外耳道癤不會遺傳。疾病可分為遺傳病和非遺傳病兩大類。遺傳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疾病,常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發(fā)病。由感染或傷害引起的則是非遺傳病。外耳道癤屬于非遺傳性疾病,病因如下:
皮膚擦傷和潰瘍易致感染,挖耳是常見原因,糖尿病、慢性便秘和身體衰弱者易患本病和復發(fā)。高溫和濕度可降低外耳道抗感染能力,故在夏季易發(fā)病,常為葡萄球菌感染。外耳道為綠膿桿菌寄生部位之一,故外耳道炎患者有70%以上可由綠膿桿菌引起。
1 感染途徑
2 癥狀
3 檢查指標
4 治療
5 用藥
6 飲食
外耳道癤
? 英文名稱:furuncle external canal
? 俗稱:局限性外耳道炎
? 就診科室:五官科,耳鼻咽喉科
? 常見癥狀:聽力下降,耳痛
? 傳染性:不會傳染
? 患病部位:耳
? 遺傳性:不會遺傳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關疾病:
夏天脾胃虛弱怎么辦?
夏天脾胃會更容易受傷嗎? 夏天是生長比較旺盛季節(jié),具體表現(xiàn)在人體氣血涌現(xiàn)在肌表,滿面紅光、氣色好,但是此時臟腑氣血運行比較弱,所以脾胃會比較弱。因此人們在夏天的時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吃冰凍西瓜、冰凍啤酒等飲食后拉肚子、口干、乏力的情況。對于本來脾胃就虛弱的人群,在夏天的時候要更加固護脾胃,不要貪吃生冷食品。 夏天沒胃口不想吃飯怎么辦? 夏天的時候天氣炎熱,人也煩躁,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影響到胃口,所以很多人在夏天的時候都沒有胃口吃飯。另一方面,夏天的時候容易耗氣傷津,如果人本來就是濕熱體質(zhì),夏天會更容易受到暑濕的影響,影響胃口。如果出現(xiàn)夏天沒有胃口的情況,首先建議平時喝水要適量喝,少量多次,不要一次灌一大杯;另外可以配合中醫(yī)的一些健脾益氣或者祛濕的藥物調(diào)理,比如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丸、參苓白術(shù)散等。 夏天用什么燉湯對調(diào)理脾胃比較好? 夏天脾胃容易受到濕邪的影響,這個時候想要調(diào)理脾胃,可以煲一些具有清涼、祛濕、清暑作用的燉湯,可以選擇的食材有薏米、茯苓、冬瓜皮、綠豆、淮山等藥食兩用的食品。
隆鼻術(shù)后可以挖鼻屎嗎?
一般剛做完手術(shù)后不建議過度地挖鼻屎,因為一般鼻屎比較干、硬,如果拿鑷子或者手去摳,擔心損傷了鼻黏膜,有些細菌會透過鼻黏膜感染里面的假體,建議做完手術(shù)后用濕的棉簽去挖鼻屎。 隆鼻后切口會有一定的滲血量,其經(jīng)過呼吸把水分蒸發(fā)完后,會形成血痂,建議每天都要及時清理,清潔時用一般的生理鹽水,或是刺激性比較小的消毒液,拿棉簽泡濕它,把血痂擦出來即可。 隆鼻后一般不會得鼻炎,因為鼻炎是鼻甲發(fā)炎或鼻竇發(fā)炎,做鼻子主要是改變鼻子的外形,與發(fā)生鼻炎的部位不同。
慢性咽炎吃什么調(diào)理?要注意什么?
慢性咽炎是一種發(fā)生在口咽部的慢性炎癥,會有咽部不適、咽部異物感、咽喉癢痛、干咳等不適癥狀,會嚴重降低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慢性咽炎可以用以下中藥材或茶來調(diào)理: 1、蒲公英 蒲公英泡水,早晚喝一杯,會讓喉嚨更清爽。蒲公英具有清肺化痰、清熱解毒、抗菌抗炎的功效,得了慢性咽炎后,咽喉特別不舒服,用蒲公英泡水喝,可以讓喉嚨舒服一些。 2、鐵皮石斛 可以益胃生津,滋陰清熱,清肺止咳。 3、苦蕎茶 能清肺化痰,每天喝能夠讓喉嚨清爽一些。 防治慢性咽炎要注意以下幾點: 1、堅持清淡的飲食 食物不要太重口味和辛辣,辛辣刺激的食物會損傷咽部粘膜,時間長了就會發(fā)炎,容易患上慢性咽炎,在清淡飲食的同時,要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2、戒煙戒酒 煙草中的有害物質(zhì)會損害咽喉部的健康,長時間飲酒,也會得咽炎,吸煙的人是慢性咽炎的高危人群,所以預防慢性咽炎,首先就得戒煙戒酒。 3、注意保暖 慢性咽炎的出現(xiàn)與不注重口鼻及身體保暖有一定的關系。夏天長期在溫度過低的空調(diào)房里生活或工作,不注重保濕和保暖,得慢性咽炎的幾率很大,開空調(diào)時要注意不能開得過低,還要增加室內(nèi)的空氣濕度,以免咽喉不適。 4、注意衛(wèi)生 想要讓咽喉部位更加健康就要多喝水,還要注意衛(wèi)生,遠離二手煙,吃完東西之后要注意用水漱口,清潔和濕潤咽喉能夠預防咽喉部位的細菌感染,預防慢性咽炎。
感染途徑
? 遺傳因素
外耳道癤不會遺傳。疾病可分為遺傳病和非遺傳病兩大類。遺傳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疾病,常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發(fā)病。由感染或傷害引起的則是非遺傳病。外耳道癤屬于非遺傳性疾病,病因如下:
皮膚擦傷和潰瘍易致感染,挖耳是常見原因,糖尿病、慢性便秘和身體衰弱者易患本病和復發(fā)。高溫和濕度可降低外耳道抗感染能力,故在夏季易發(fā)病,常為葡萄球菌感染。外耳道為綠膿桿菌寄生部位之一,故外耳道炎患者有70%以上可由綠膿桿菌引起。
? 環(huán)境因素
外耳道癤不是傳染病,不會傳染給其他人。傳染病是指傳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攜帶病原體,通過傳播途徑感染易感者的疾病。外耳道癤是非感染性疾病,無傳染源存在,自然沒有傳染之說。具體病因如下:
皮膚擦傷和潰瘍易致感染,挖耳是常見原因,糖尿病、慢性便秘和身體衰弱者易患本病和復發(fā)。高溫和濕度可降低外耳道抗感染能力,故在夏季易發(fā)病,常為葡萄球菌感染。外耳道為綠膿桿菌寄生部位之一,故外耳道炎患者有70%以上可由綠膿桿菌引起。
癥狀
? 聽力下降,耳痛
臨床表現(xiàn)
1.早期:
劇烈跳動性耳痛,張口、咀嚼、打呵欠時加重,可放射至同側(cè)頭部;常伴全身不適,體溫微升;重者耳道阻塞可導致聽力下降。
2.癤腫破潰后:
外耳道流出少許膿血,耳痛減輕,體溫下降。處理不及時而日久者,可有肉芽形成。
3.癤腫部位:
位于外耳道前、下壁者,除下頜運動疼痛加劇外,耳屏前、下可出現(xiàn)紅腫,易誤為腮腺炎;癤腫位于外耳道后壁者,可出現(xiàn)耳后皮膚紅腫,耳后溝消失,耳廓前移,易誤為乳突炎。此時耳前、后及下淋巴結(jié)常腫大、壓痛。
4.嬰兒表現(xiàn):
不明原因的煩躁、哭鬧,可伴體溫升高;頻繁撓耳,或不愿臥于患側(cè),偶碰患耳即哭鬧不止。有些嬰幼兒可以頻繁復發(fā)。
檢查指標及確診
? 檢查指標
1.常規(guī)檢查:
1.1.對一般患者檢查以耳鏡檢查、血液常規(guī)、尿常規(guī)、糞常規(guī)、膽紅素總量(STB)、直接膽紅索(SDB)、間接膽紅素(SIB)、總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GPT)、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GOT)_為主。
1.2.對慢性或反復發(fā)作者應查耳鼻咽喉的CT檢查、葡萄糖測定、穿刺液培養(yǎng)+藥敏試驗。
2.鑒別診斷:癤腫部位位于外耳道前、下壁者,除下頜運動疼痛加劇外,耳屏前、下可出現(xiàn)紅腫,易誤診為腮腺炎;癤腫位于外耳道后壁者,可出現(xiàn)耳后皮膚紅腫,耳后溝消失,耳廓前移,易誤診為乳突炎。
治療
? 一般治療
治療常規(guī)
1.未成熟期:早期可予熱敷、理療,切忌切開,否則可致感染擴散。
1.1.及早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時服用鎮(zhèn)靜止痛劑;局部熱敷或理療,促使炎癥消退,緩解疼痛。
1.2.局部用藥:用1%酚甘油棉片或10%魚石脂軟膏敷于癤腫處,每日換1~2次,以消炎止痛,或用純魚石脂1~2滴涂于炎癥部位,早期應用可促炎癥吸收,較晚則利于癤腫成熟,防止感染擴散。也可用浸有林可霉素的棉條覆于癤腫表面,每日1~2次,療效顯著。
2.成熟未穿破期:成膿未破或破口很小者,可做切開排膿??捎?0%硝酸銀或純石炭酸燒灼膿頭,使其破潰,或局部消毒后直接用小尖刀沿外耳道縱軸方向切開取出膿栓。切時注意:無膿頭者不做切開;順外耳道長軸方向切開,以免日后形成外耳道狹窄;不切及周圍炎性浸潤部分。切開后可置細棉條或橡皮條引流。
3.膿腫破潰期:清除膿液,周圍皮膚用70%乙醇清潔后,置棉條或橡皮條引流,以4%硼酸酒精紗條壓迫局部,防肉芽增生,促癤腫腔閉合。
用藥
飲食
? 飲食保健
【藥膳食療】
1.豬肉地丹湯:
[原料]瘦豬肉50 g,生地黃25 g,牡丹皮20 g,精鹽少許。
[制法]先將生地黃、牡丹皮加水700 mL,煎取汁500 mL,備用。再將
瘦豬肉洗干凈,切成薄片,放鍋中,對入藥汁同煮,至肉熟爛時,加精鹽少
許,調(diào)味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養(yǎng)陰扶正。適用于氣血虛弱,感受外邪,
邪毒壅遏所致的癤瘡腫脹。
[服法]1劑/d,佐餐服食,連用5~7劑。
2.毛冬瓜燉豬肉湯:
[原料]毛冬瓜根120~150 g,豬肉500 g。
[制法]將豬肉洗干凈,切塊,與毛冬瓜根同煮,肉熟爛為度,去藥渣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滋陰補虛。適用于全身癤腫,皮炎等癥。
[服法]分4次服食,2日內(nèi)服完,食肉飲汁。
3.黨參石榴灑:
[原料]酸石榴、甜石榴各7個,黨參、苦參、赤芍、知母、花粉各30 g,
牡丹皮40 g,清酒1 250 g。
[制法]將上藥搗碎,用紗布包好,放容器中,倒入白酒,密封瓶口,夏
日浸7日,冬日浸15日,濾取藥汁即可。
[功效]養(yǎng)陰清熱,涼血解毒。適用于熱壅肉腐引起的癤腫。
[服法]3次/d,餐前溫服20~30 mL,以愈為度。
4.云香綠豆紅糖飲:
[原料]云香草25 g,綠豆100 g,紅糖適量。
[制法]將云香草、綠豆同置鍋中,加水1 000 mL,煎取汁400 mL,對入
紅糖適量。加熱,攪至溶化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涼血。適用于毒邪外侵,壅遏肌膚所致的癤瘡,
咽喉腫痛,以及中暑、鼻衄等癥。
[服法]1劑/d,不拘時間,代茶飲之,10日為1療程。
5.冬瓜薏米湯:
[原料]冬瓜200~400 g,薏苡仁(薏米)30~50 g,白糖適量。
[制法]將冬瓜洗干凈(保留皮),切成塊,與薏苡仁一道放入沙鍋內(nèi),加
清水適量,煎熬成湯液,溫時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消腫。適用于濕熱郁滯肌膚型疔癤。
[服法]煎湯代飲料飲用。
6.綠豆薏米湯:
[原料]綠豆、薏苡仁(薏米)各50 g,白糖適量。
[制法]將綠豆洗干凈,與薏苡仁一同放入沙鍋內(nèi)煎熬成粥,溫時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祛暑利濕。適用于濕熱內(nèi)郁肌膚的疔癤。
[服法]作佐餐頻頻服用。
7.梔仁粳米粥:
[原料]梔子(梔仁)5 g,粳米100 g,白糖適量。
[制法]將梔子研成細末備用;把粳米煮成稀粥,粥成時把梔子末放入粥中攪勻略煮片刻即可。
[功效]清熱利濕。消腫排膿。適用于濕熱內(nèi)蘊肌膚的疔癤。
[服法]每日早、晚各喝粥2次,連服藥1周為1療程。
8.蒲公英粳米粥:
[原料]蒲公英60 g,粳米100 g,白糖適量。
[制法]將蒲公英煎取藥液,去渣取汁;粳米淘洗干凈,放入沙鍋內(nèi),加入蒲公英藥液煮成稀粥,溫時加入門糖即可。
[功效]清熱祛毒,利濕消炎。適用于熱毒內(nèi)蘊肌肉型疔癤。
[服法]每日早、晚各服藥粥1次,1劑/d。
9.梅花粳米粥:
[原料]白梅花3~5 g,粳米100 g。
[制法]先將粳米淘干凈,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成稀粥,粥熟時加入白梅花,再煮15分鐘左右即可。
[功效]清熱排膿,消腫托毒。適用于熱毒內(nèi)蘊肌肉型療癤。
[服法]每日早、晚各服藥1次,1劑/d。
10.綠豆銀花粥:
[原料]綠豆50 g,金銀花(銀花)15 g,甘草5 g,白糖適量。
[制法]將綠豆洗干凈,泡發(fā),加入洗干凈的金銀花和甘草,一同放入沙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煮成稀粥,待溫時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清熱利濕,消腫排膿。適用于熱毒內(nèi)蘊肌肉的各種疔癤。
[服法]1劑/d,早、晚佐餐服用。
11.菊花銀花粥:
[原料]野菊花、金銀花(銀花)、蒲公英、綠豆衣各12 g,甘草6 g。
[制法]將上述藥物去雜質(zhì)后,放入沙鍋中,加入清水適量,煎熬成湯液,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祛濕利水。適用于濕熱內(nèi)蘊肌肉的各種疔瘡癤腫。
[服法]代茶飲,每日頻頻飲用。
12.菊花馬齒莧粥:
[原料]鮮馬齒莧、鮮野菊花各30 g,白糖適量。
[制法]把馬齒莧和菊花洗干凈,放入沙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熬成湯液,待溫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清熱利濕,消腫。適用于熱毒內(nèi)蘊肌肉的疔瘡。
[服法]1劑/d,作飲料頻頻飲用。
13.紫蘇酒:
[原料]鮮紫蘇200 g,白酒1 000 mL。
[制法]將鮮紫蘇全株洗干凈,晾干,切碎,浸入白酒之中,密封置陰涼處,1年之后濾去渣留液備用。
[功效]開胃下食,行氣寬中。適用于熱痱、熱癤、膚癬、尋常疣、真菌、病毒等。
[服法]需要時每日或早或晚飲1次,10~20 mL/次。外用時適量用棉花搽患處。
14.冬瓜苡米公英飲:
[原料]冬瓜200~300 g,薏苡仁(苡米)30~50 g,蒲公英15 g。
[制法]將冬瓜(保留皮、子)洗干凈,與蒲公英、慧苡仁一并放入鍋內(nèi)煮,去渣后,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清熱利濕,解肌祛毒。適用于濕熱郁滯肌膚型癤腫引起的紅腫、疼痛。
[服法]代茶飲,每日數(shù)次。
15.紅糖綠豆沙:
[原料]綠豆60 g,紅糖適量。
[制法]將綠豆淘洗干凈,水煮爛糜,加紅糖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清暑熱、解煩渴、消腫毒。適用于小兒瘡瘍腫癤、中暑、煩渴等癥。
[服法]1劑/d。頻頻喂之。
16.豆麥糯米粥:
[原料]綠豆、糯米、小麥各30 g。
[制法]將3味去雜質(zhì),用文火炒后研成細末,拌勻,用開水毖勻成粥食。
[功效]和胃、清熱、解毒。適用于霍亂轉(zhuǎn)筋及瘡瘍腫癤毒初起,能解熱藥及酒食諸毒。
[服法]30 g/次,2次/d,開水沖服。
17.禿菜根粥:
[原料]禿菜根30 g,粳米100 g。
[制法]將禿菜根洗干凈,放入沙鍋內(nèi),加清水煎熬,去渣后,加入淘干凈的粳米。再加適量水煎煮。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于熱毒瘡瘍和腫癤。
[服法]1劑/d,空腹服用。
18.雞矢藤米糊:
[原料]鮮雞矢藤葉60 g,粳米30 g。
[制法]將雞矢藤洗干凈,切成段,粳米泡發(fā),淘干凈,一同放入沙鍋內(nèi)加水煎煮,放入紅糖煮成糊狀即可。
[功效]解暑除濕,祛鳳解毒。適用于腸炎、眼結(jié)膜炎、小兒痱子和腫疔等癥。
[服法]1劑/d,空腹服用。
19.臭草綠豆糖飲:
[原料]鮮臭草30 g,綠豆30~50 g,紅糖適量。
[制法]將鮮臭草洗干凈,與綠豆同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5碗,煎成2碗,調(diào)入紅糖再煎片刻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暑利水。適用于感冒發(fā)熱、牙痛、咽喉炎、痱子過多、癤瘡等癥。
[服法]1劑/d,飲湯食綠豆,早、晚空腹服用。
20.銀花綠豆茶:
[原料]金銀花(銀花)30 g,甘草5 g,綠豆15 g。
[制法]將綠豆洗干凈,泡發(fā),將金銀花和甘草用紗布包好,放入沙鍋內(nèi)煎熬成粥,去紗布包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于暑天癤腫。
[服法]代飲料,頻頻飲之。
21.薔薇根茶:
[原料]鮮薔薇根100 g,白糖適量。
[制法]將薔薇根洗干凈,切成段,放入沙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煎熬成湯液,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適用于夏季熱癤。
[服法]1劑/d,代茶頻頻飲之。
22.紫草茸糖飲:
[原料]紫草茸3~5 g,白砂糖適量。
[制法]將紫草茸洗干凈,放入沙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煎熬成湯液加入白糖
即可。
[功效]清熱涼血,透疹解毒。適用于麻疹、水痘、風疹、暑癤、痱子過
多等癥。
[服法]每服適量,代茶頻頻飲之。
23.銀花蜂蜜飲:
[原料]金銀花(銀花)50 g,蜂蜜適量。
[制法]將金銀花放入沙鍋內(nèi),加水適量煎熬成湯,去渣留汁,待溫時加
入蜂蜜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于各種腫癤初起紅腫疼痛患者。
[服法]1劑/d,分次攪勻服用。
24.綠豆蜂蜜粥:
[原料]綠豆100 g,蜂蜜適量。
[制法]先將綠豆泡發(fā),放入沙鍋內(nèi)煎熬成粥,待溫時放入蜂蜜攪勻即可。
[功效]清熱利濕,托毒排膿。適用于各種癤癰伴有感染。
[服法]1劑/d,早餐空腹頓服。
25.陳皮甘草薏苡仁粥:
[原料]金銀花、薏苡仁各15 g,甘草5 g,陳皮6 g。
[制法]將金銀花、甘草、陳皮放入沙鍋內(nèi)煎熬成湯,去渣留汁,放入薏
苡仁再煎成粥即可服用。
[功效]清熱利濕生肌。適用于熱毒盛的癤癰。
[服法]1劑/d,分次服,連服3~4日為1療程。
26.綠豆白菜蜂蜜粥:
[原料]綠豆15 g,白菜心5個,蜂蜜適量。
[制法]將綠豆淘干凈,放入沙鍋內(nèi),文火慢煮成稀粥,然后放白菜心再
煮幾沸后,待溫后放入蜂蜜即可。
[功效]排毒利濕消腫。適用于暑濕癤癰。
[服法]1劑/d,分2次服食,連服3~5日為1療程。
27.蕎麥米醋貼:
[原料]蕎麥面50 g,米醋適量。
[制法]將養(yǎng)麥面曬干、炒黃,用米醋調(diào)成糊狀即可。
[功效]托毒排膿,消炎止痛。適用于癤腫膿腫形成。[用法]將糊狀物涂于患處,每日換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