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食療
1.油菜解毒蛋:
[原料]菜油30 g,雞蛋1個(gè),酒適量。
[制法]將鍋燒熱,倒入菜油燒熱,打入雞蛋1個(gè),油煎成餅(荷包蛋)。
[功效]解毒、活血、補(bǔ)虛。適用于毒瘡,已出膿或膿未成者均有效。
[服法]吃蛋、喝酒,微醉出汗,痛即止。瘡毒在上身餐后服,在下身食前服,最兇癥每日服之,止痛暗消,有頭出膿者,食之止痛收口,1次服2個(gè)蛋更妙。
2.土黃芪燉雞:
[原料]土黃芪30 g,雞1只(約500 g)。
[制法]將雞殺后,去頭、爪子、內(nèi)臟,與土黃芪加水適量共燉2小時(shí)。
[功效]益氣補(bǔ)虛,托瘡毒。適用于瘡腫不易外透者。
[服法]吃肉喝湯,每服適量,半個(gè)月為1療程。
3.陳皮黃芪粥:
[原料]生黃芪、粳米各60 g,陳皮末1 g。
[制法]先將生黃芪洗干凈入鍋內(nèi)。加水煎30~40分鐘,棄渣取汁,再將粳米淘洗干凈,同生黃芪汁入鍋內(nèi),加適量水,少許紅糖煮粥,先以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煮,待粥熟時(shí),調(diào)入陳皮末,稍煮沸即可食用。
[功效]補(bǔ)氣、健脾、養(yǎng)胃、利水消腫。適用于瘡瘍久潰不收口及一切氣血不和的病癥。
[服法]1次溫?zé)岱持?/p>
4.拌葵菜飲:
[原料]葵菜(煮爛)、大蒜各適量。
[制法]將上述兩味研細(xì)拌勻,加少許味精及醋。
[功效]解毒散郁。適用于傷寒時(shí)行熱毒發(fā)瘡,皆帶白漿,隨沒隨生者。
[服法]1次盡食之。
5.雙花粥:
[原料]金銀花(雙花)、粳米各30 g。
[制法]先將金銀花放鍋中,加水適量,煮沸15分鐘,濾取藥汁300 mL,備用,再將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鍋內(nèi),對(duì)入藥汁,以文火煮至粥成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于各種熱毒瘡瘍,咽喉腫痛,風(fēng)熱感冒,亦可用于夏令時(shí)預(yù)防中暑用。
[服法]1劑/d,分早、晚溫服之,10日為1療程。夏令食之尤為適宜。
6.土茯苓燉烏龜湯:
[原料]土茯苓50 g,烏龜1只,蔥白2段,精鹽少許。
[制法]先將土茯苓煎煮1小時(shí),把烏龜殺后,-除去頭、腳及內(nèi)臟,洗干凈,連龜甲并入土茯苓中,再煎熬3小時(shí),然后加入蔥白和精鹽,煮至龜肉熟爛即成。
[功效]養(yǎng)陰補(bǔ)血,健脾胃,強(qiáng)筋骨,去風(fēng)濕,利關(guān)節(jié)。適用于正氣不足,邪毒內(nèi)侵所致的惡瘡癰腫,慢性濕疹,牛皮癬。
[服法]吃龜肉飲湯,2次/d。每只烏龜用2日,連用3~4只龜即可。
7.蔥燉豬蹄湯:
[原料]豬蹄6只,蔥白60 g,精鹽適量。
[制法]先將豬蹄去掉蹄甲,拔去毛樁并洗凈,用刀在豬蹄上縱向劃數(shù)刀,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再加蔥段,精鹽適量,以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燉至肉離骨時(shí)即可。
[功效]補(bǔ)血、消腫、托瘡。適用于正氣不足,感受外邪所致的瘡瘍腫痛,或患瘡瘍?nèi)站貌挥颊摺?/p>
[服法]2次/d,早、晚分吃豬蹄1只,飲湯適量,10日為1療程,連用2~3療程,療程間隔3~4日。
8.香椿魚羹:
[原料]鮮香椿葉250 g,面粉適量,精鹽少許,菜油400 g。
[制法]將鮮香椿葉洗干凈,切碎,加入面粉,精鹽和水適量,調(diào)成稀糊,鍋內(nèi)放菜油。燒六成熱時(shí),把調(diào)好的稀糊慢慢倒入鍋內(nèi),成條索狀,形似小魚,故名香椿魚,炸成焦黃色,撈出,即可食用。
[功效]止血止痛,清熱利濕,利尿解毒。適用于瘡瘍癤腫,以及泌尿系統(tǒng)感染、腸炎腹瀉等癥。
[服法]1劑/d,代早餐用,連用10~15日。
9.姜黃腱子羹:
[原料]熟羊腱子肉500 g,豆粉、面粉各50 g,姜汁、黃酒各15 g,米醋10 g,精鹽少許,梔子末6 g,植物油200 g。
[制法]將腱子肉切成條,豆粉、面粉、姜汁、黃酒、米醋、梔子末、精鹽共和勻,與肉條拌勻,將植物油倒入炒鍋內(nèi),燒沸,放入肉條,煎炸至熟,取出放入盤中即可食用。
[功效]益腎健脾。適用于腎虛腰腿酸痛無(wú)力,陰瘡久不收口。
[服法]分2次空腹食之。
10.牛蒡粳米粥:
[原料]鮮牛蒡根3莖,粳米120 g,生干地黃60 g。
[制法]將牛蒡根洗干凈,煮爛,于盆中研細(xì),去筋絲。用藥汁加水與米煮粥,咸淡適宜,再將地黃研末,以水糊丸,丸重15 g。
[功效]養(yǎng)血、清熱、解毒。適用于瘡腫。
[服法]服粥l(xiāng)碗,食訖,含地黃丸1丸。
11.時(shí)氣大效方:
[原料]葡萄干(生)30 g,黃酒適量。
[制法]將葡萄干研成細(xì)末即可。
[功效]補(bǔ)氣血、解毒、發(fā)表。適用于時(shí)氣或瘡疹發(fā)不出。
[服法]每服3~6 g,用溫酒或米湯飲詞下,大效。
12.菱角糯米粥:
[原料]菱角500 g,糯米、紅糖各100 g。
[制法]先將菱角放鍋中煮熟,去殼取肉,切碎備用。再將糯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至米爛時(shí),倒入菱角肉,同煮至粥成即可。食前加紅糖。
[功效]健脾益氣,除濕排膿。適用于濕邪內(nèi)蘊(yùn),外發(fā)肌膚所致的膿皰病。
[服法]1劑/d,早、晚各服藥1次。
13.桂藍(lán)菜肴:
[原料]桂心、藍(lán)菜各60 g。
[制法]將兩味洗干凈,搗為末,分為3服,以生豬肝0,25kg,去膜,細(xì)切,煮熟,伴末服,入五味同食。
[功效]利濕殺蟲。適用于濕邪下注,瘡瘍疼痛。
[服法]每日早晨1服。
14.白糖魚膠飲:
[原料]魚膠60 g,白砂糖50 g。
[制法]將魚膠和白糖放入瓷碗中,加水適量,隔水燉半小時(shí)即可。
[功效]解毒、補(bǔ)虛、止血。適用于陰蝕、陰瘡、痔血。
[服法]1次/d,連服3~7日。
15.黃豆雙花蘆根飲:
[原料]黃豆50 g,金銀花(雙花)、菊花、蘆根、綠茶各15 g。
[制法]將前4味洗干凈,先把黃豆煮爛,然后將金銀花、菊花、蘆根、綠茶一同放入沙鍋內(nèi)同煮片刻,去渣取汁,趁熱時(shí)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于咽喉腫痛、瘡癰疼痛而局部發(fā)熱紅腫患者。但陰虛發(fā)熱和身體虛寒者則不宜服用。
[服法]1劑/d,連服3日為1療程。
16.一枝黃花沖劑:
[原料]一枝黃花500 g。
[制法]將黃花切碎,放入沙鍋中,煎煮2次,過(guò)濾取汁,濃縮成浸膏,加適量糊精,噴入糖精鈉水溶液,拌勻,干燥,磨成細(xì)粉。
[功效]疏風(fēng)清熱,解毒消腫。適用于咽喉腫痛、瘡瘍腫癤等癥。
[服法]取細(xì)粉加水制成顆粒,6 g/次,2次/d,開水沖服。
17.葛根石膏粥:
[原料]生石膏60 g,粳米100 g,蔥白2根,豆豉、生姜各10 g,葛根30 g。
[制法]先煎石膏、豆豉、葛根,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快熟時(shí)加入蔥白、生姜,再煮片刻即可。
[功效]祛風(fēng)清熱、除煩。適用于瘡瘍初起,全身惡寒,局部紅腫、熱、痛等。
[服法]1劑/d,頓服。
18.苦菜姜汁飲:
[原料]苦菜50 g,生姜20 g,黃酒10 mL。
[制法]先將苦菜和生姜洗干凈,分別切成小顆粒并搗爛,然后用潔凈紗布包好絞取汁液。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適用于各種癰腫惡瘡。
[服法]取兩汁等量合并,混勻。每取30 mL,對(duì)黃酒10 mL,沖水飲服。
19.金銀花酒:
[原料]金銀花50 g。甘草10 g。
[制法]將金銀花和甘草一同放入沙鍋中,加水2碗,煎取半碗,再入酒半碗,略煎,分成3份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于瘡癰、肺癰、腸癰等。
[服法]早、中、晚各服藥1份,重者2劑/d。
20.炒綠豆芽肴:
[原料]綠豆芽250 g,調(diào)料適量。
[制法]綠豆芽去雜質(zhì),洗干凈,放入熱油中,加蔥、姜、精鹽翻炒去生。
[功效]解熱毒、利三焦。適用于熱毒瘡瘍、小便赤澀不利等癥。
[服法]1劑/d,佐餐食用。
21.蜜汁黃瓜飲:
[原料]嫩黃瓜5條,蜜糖、白糖各50 g,山楂片30 g。
[制法]將山楂片洗干凈,用紗布包好,加清水200 mL煎熬,先后煎熬2次,共取藥液80 mL,黃瓜去皮、心,削去兩頭,洗干凈切成條,入沸水中煮熟,凈鍋置火上,加入山楂液、白糖,小火煎熬,待糖化盡后再加蜜糖收汁,倒入黃瓜條拌勻,裝盤,隨意食。
[功效]清熱解毒,利水。適用于咽喉腫痛,瘡癬熱毒,小兒熱痢等癥。
[服法]1劑/d,佐餐食用。
22.槐花酒:
[原料]槐花120 g,黃酒500 mL。
[制法]將槐花微炒黃,趁熱入酒,煎數(shù)十沸,去渣。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于瘡毒已成未成,但熱痛者。
[服法]熱服取汁,瘡毒未成者服2~3次,已成者服1~2次。
23.牛蒡枳實(shí)酒:
[原料]牛蒡根3 000 g,枳實(shí)320 g(炙),毛磁石600 g(錦包),薏苡仁、烏豆各1 000 g,玄參、烏蛇脯各240 g,生地黃(切)2 000 g。
[制法]將上述藥曬干、去灰,切細(xì),用絹袋盛,以酒10 000 mL浸泡3日以上。
[功效]活血祛瘀生肌。適用于腳氣上生風(fēng)毒瘡。
[服法]每服1小杯,可長(zhǎng)期服用。
24.清湯野鴨飲:
[原料]野鴨子1只(約1 000 g)。
[制法]將野鴨子殺后去毛及內(nèi)臟,洗干凈,砍去頭、爪,剁成塊,放入沙鍋內(nèi),加水適量煮熟爛,用精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補(bǔ)益脾胃,解毒斂瘡。適用于瘡瘍癤腫久不愈合,體質(zhì)虛弱等癥。
[服法]1劑/2d,佐餐服食。
25.神效酒:
[原料]人參30 g,沒藥15 g(別研),當(dāng)歸尾40 g,甘草15 g,瓜萎(全者半生半炒)1枚,黃酒3碗。
[制法]將上述用酒煎煮2碗,分作4份即可。
[功效]活血祛瘀,軟堅(jiān)散結(jié)。適用于瘡癰腫癤。
[服法]1份/d,細(xì)細(xì)飲之。
26.黃豆芽蘑菇湯:
[原料]黃豆芽250 g,鮮蘑菇50 g,調(diào)料適量。
[制法]黃豆芽去根,洗干凈,放入沙鍋內(nèi),加水適量,煎煮20分鐘,下蘑菇片,放精鹽、味精,再煮5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健脾利水。適用于妊娠水腫,瘡癰腫毒,妊娠高血壓等。
[服法]1劑/d,佐餐服用,吃豆芽、蘑菇,喝湯。
27.梅花粥:
[原料]綠萼梅6 g,粳米50~100 g。
[制法]將梅花洗干凈,與粳米一同放沙鍋內(nèi)。加水適量,煮成粥即可。
[功效]疏肝理氣,清熱解毒。適用于梅核氣、瘡毒等癥。
[服法]1劑/d,空腹服用。
28.土茯苓烏龜羹:
[原料]土茯苓400 g,烏龜2熱水,使其排盡尿水,開水燙死,去頭、爪、內(nèi)臟,洗干凈,水煎1小時(shí),再將龜和甲一并放入,加適量精鹽、蔥、姜、黃酒,煎3小時(shí),調(diào)入味精即可。
[功效]養(yǎng)血補(bǔ)血,祛風(fēng)濕,強(qiáng)筋骨。適用于筋骨攣痛,惡瘡癰腫,慢性濕疹,牛皮癬等癥。
[服法]1劑/2d,早、晚餐食肉喝湯。
29.烏豆粳米粥:
[原料]烏豆20 g,粳米100 g,紅糖適量。
[制法]每年秋季將烏豆收集存放,每次取烏豆用溫水浸泡1宿,加水先燒開,再放粳米、紅糖,煮至豆?fàn)€米花黏稠為度即可。
[功效]活血祛風(fēng),除濕解毒。適用于水腫脹滿,風(fēng)濕痹痛,關(guān)節(jié)不利和瘡毒癰腫等癥。
[服法]1劑/d,每日早餐時(shí)溫?zé)犷D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