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被啪到深处gif动态图,妺妺窝人体色777777,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麻豆第一区mv免费观看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搜索

1 感染途徑

2 癥狀

3 檢查指標

4 治療

5 用藥

6 飲食

大三陽

? 英文名稱

? 俗稱

? 就診科室:肝病科

? 常見癥狀: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納差,腹脹

? 傳染性:傳染性

? 患病部位:腹部

? 遺傳性:不會遺傳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關疾病

感染途徑

? 遺傳因素

  大三陽不會遺傳。疾病可分為遺傳病和非遺傳病兩大類。遺傳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疾病,常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發(fā)病。由感染或傷害引起的則是非遺傳病。大三陽屬于非遺傳性疾病,病因如下:

  大三陽是感染乙肝病毒引起的,而乙肝病毒主要是通過母嬰,血液和性生活傳播的。大三陽,即是兩對半檢查中,表面抗原、e抗原和抗核抗體為陽性。血清中表現(xiàn)為大三陽,因此大三陽也反映了機體中病毒在不斷復制繁殖,而屆時肝臟的損害通常較輕,有相當一部分被感染者,尤其是女性被感染者,病毒可長期或終身和機體“和平共處”,如此我們稱為“病毒攜帶者”,即機體長期攜帶了乙肝病毒,而肝臟損害較輕,可以生活到60-70歲以上,沒有明顯癥狀,并不一定因肝臟疾病病故,他們主要起著傳染源的作用。

? 環(huán)境因素

  大三陽會傳染,有較強的傳染性,是一種可造成人群流行的傳染病。大三陽是一種傳染病,傳染病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有些傳染病,防疫部門必須及時掌握其發(fā)病情況,及時采取對策,因此發(fā)現(xiàn)后應按規(guī)定時間及時向當?shù)胤酪卟块T報告,稱為法定傳染病。具體發(fā)病原因如下:

  大三陽是感染乙肝病毒引起的,而乙肝病毒主要是通過母嬰,血液和性生活傳播的。大三陽,即是兩對半檢查中,表面抗原、e抗原和抗核抗體為陽性。血清中表現(xiàn)為大三陽,因此大三陽也反映了機體中病毒在不斷復制繁殖,而屆時肝臟的損害通常較輕,有相當一部分被感染者,尤其是女性被感染者,病毒可長期或終身和機體“和平共處”,如此我們稱為“病毒攜帶者”,即機體長期攜帶了乙肝病毒,而肝臟損害較輕,可以生活到60-70歲以上,沒有明顯癥狀,并不一定因肝臟疾病病故,他們主要起著傳染源的作用。

癥狀

? 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納差,腹脹

  1.慢性HBV攜帶者:

  多無癥狀,常處于免疫耐受期,除了為“大三陽”及病毒檢測陽性,其它生長指標甚至病理指標均為正常,此期雖然不需要藥物治療,但需要定期檢測和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疾病進展,對于攜帶者的研究也表明,有少部分攜帶者雖然肝功正常,但疾病仍然呈現(xiàn)進展過程,經(jīng)過若干年之后,亦能進展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2.慢性乙型肝炎:

  根據(jù)病情可分為輕、中、重三種。

  2.1.輕度:病情較輕,可反復出現(xiàn)乏力、頭暈、食欲有所減退、厭油、尿黃、肝區(qū)不適、睡眠欠佳、肝稍大有輕觸痛,可有輕度脾大。部分病例癥狀、體征缺如。肝功能指標僅1或2項輕度異常。

  2.2.中度: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居于輕度和重度之間。

  2.3.重度:有明顯或持續(xù)的肝炎癥狀,如乏力、納差、腹脹、尿黃、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反復或持續(xù)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種球蛋白明顯升高。

檢查指標及確診

? 檢查指標

  乙肝兩對半即乙肝五項檢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HBeAb、乙肝核心抗體HbcAb。正常情況下五項指標全部陰性或乙肝表面抗體(HbsAb)陽性。大三陽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體(抗HBC)三項陽性。其中與“小三陽”的區(qū)別在于大三陽是e抗原陽性、e抗體陰性,而“小三陽”是e抗原陰性、e抗體陽性。

治療

? 一般治療

  大三陽治療

  慢性HBV攜帶者要定期復查,及時發(fā)現(xiàn)疾病進展,及時進行干預。慢性乙型肝炎治療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調(diào)節(jié)、抗炎保肝、抗纖維化和對癥治療,其中抗病毒治療是關鍵,只要有適應證,且條件允許。就應進行規(guī)范的抗病毒治療。

  大三陽中醫(yī)治療

  大三陽中醫(yī)治療需要辯證進行,每個患者用藥都有所區(qū)別,沒有統(tǒng)一的方法。清熱解毒藥有消炎、抑制肝炎病毒復制和恢復肝功能作用;行氣活血藥具有抗肝纖維化、改善肝臟血液供應作用;利濕藥有降濁退黃作用;健脾益氣藥和補益肝腎藥有調(diào)節(jié)免疫作用。

  大三陽能治好嗎

  以目前的治療手段,絕大多數(shù)慢性乙肝尚不能徹底治愈。治療的目的也不是需要完全轉(zhuǎn)陰,治療是為了控制病毒、減少或清除病毒,使病人肝炎不活動,病毒不復制,減少病人出現(xiàn)肝硬化和肝癌的機會。

  大三陽要治療多久?

  肝功能異常的大三陽患者需要治療多久是不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療是個性化治療,每個病人治療的療程可能不是一樣的,比如說如何使用一線的藥物,干擾素或者口服的抗病毒藥物,大概20%—30%的病人需要兩到三年時間,其他的需要時間更長,甚至有的是需要終身治療,比如說年齡大的,出現(xiàn)肝硬化的,就要依賴藥物的治療。

  (一)總體目標

  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消除HBV,減輕肝細胞炎癥壞死和肝纖維化,延緩和阻止疾病進展,減少和防止肝失代償、肝硬化、HCC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改善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和延長存活時間。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療措施

  抗病毒、免疫調(diào)節(jié)、抗炎保肝、抗纖維化和對癥治療,其中抗病毒治療是關鍵,只要有適應證且條件允許,就應行規(guī)范抗病毒治療。

  (三)抗病毒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

  在選擇抗病毒治療方案時應重視個體化治療,可以根據(jù)病人對藥物的耐受情況、發(fā)生應答與否或發(fā)生應答的時間等具體情況,適當調(diào)整藥物劑量、療程、監(jiān)測和隨訪時間,必要時可調(diào)整治療方案。抗病毒藥物目前公認有效的抗HBV藥物主要包括干擾素(IFN)類和核苷(酸)類似物。兩者各有優(yōu)缺點。IFN類的優(yōu)點是療程相對固定、療效相對持久、耐藥變異較少;缺點是需要注射給藥、不良反應較明顯、不適于肝功能失代償者。核苷(酸)類似物可通過直接抑制HBVDNA復制,進而改善肝組織學病變,延緩乙肝病情進展。其優(yōu)點是口服給藥、抑制病毒作用強、不良反應少而輕微,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償者,缺點是療程相對不固定、療效不夠持久、長期應用可產(chǎn)生耐藥變異。

  (四)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炎保肝治療

  肝炎癥壞死及其所致的肝纖維化是疾病進展的主要病理學基礎,因而如能有效抑制肝組織炎癥,有可能減少肝細胞破壞和延緩肝纖維化的發(fā)展。

  (五)促進蛋白合成藥物

  馬洛替酯:具有促進肝細胞RNA的合成及提高核糖體活性的作用,促進肝細胞蛋白質(zhì)的合成。

  (六)抗肝纖維化藥物

  目前還缺乏肯定有臨床療效的藥物??勺糜枚x夏草菌絲及丹參等活血化瘀中草藥制劑。

  (七)免疫調(diào)整藥物

  用藥目的在于提高抗病毒免疫。

  (八)對癥支持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

  1、人血白蛋白、血漿低蛋白者可適當輸注。

  2、維生素K1維生素K是肝合成因子Ⅱ、Ⅷ、Ⅸ、Ⅹ所必需的物質(zhì)。有出血傾向和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者可給予肌注或靜脈滴注。

  3、維生素病情重或不能進食者應補充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安達美)。

  4、門冬氨酸鉀鎂。鎂和鉀對維持肝細胞正常功能至關重要;門冬氨酸在三羧酸循環(huán)中起重要作用,同時也參加鳥氨酸循環(huán)。

  5、其他藥物治療葡醛內(nèi)酯(肝泰樂)、肌苷、能量合劑均可應用。

用藥

遵醫(yī)囑使用相應藥物進行治療。

飲食

? 飲食保健

  1.飲食:

  大三陽患者在病情穩(wěn)定時,肝功能正常,飲食與正常人一樣,盡量不吃肥肉等動物油,每天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有條件者可以多吃香菇、蘑菇、木耳等菌菇類食物。肝炎患者要禁酒,即使是恢復期,禁酒也是非常必要的。

  2.藥膳食療

  2.1.三瓜煎:

  [原料]蒲瓜殼60 g,冬瓜皮60 g,西瓜皮60 g,清水適量。

  [制法]將3種鮮瓜皮、殼清洗干凈、切碎,然后加水放入沙鍋中煎煮約20分鐘,冷卻后加入砂糖即成。

  [功效]清熱除濕。用于濕熱黃疸,發(fā)熱,納差,皮膚發(fā)黃者。

  [服法]40~80 mL/次,2~3次/d。

  2.2.薏苡仁金針赤豆粥:

  [原料]鮮金針菜15 g。赤小豆50 g,薏苡仁100 g,白糖適量。

  [制法]鮮金針菜洗凈切碎,入鍋加水適量煎20分鐘,過濾去渣;放入赤小豆、薏苡仁,煎煮至稠后加入白糖適量。

  [功效]清熱利濕。用于小兒濕熱、急性肝炎屬陽黃者。

  [服法]1劑/d,分2次早、晚服。

  2.3.雞骨草蜜棗肉餅:

  [原料]雞骨草30 g,蜜棗7~8枚,瘦豬肉100 g,清水適量。

  [制法]瘦豬肉洗凈剁成肉末,雞骨草切碎,將肉末放在碗中攤成餅狀,上面放上蜜棗,撒上切碎的雞骨草,加水適量,加鹽少量調(diào)味。放在鍋內(nèi)隔水蒸煮半小時即成。

  [功效]清濕熱解熱退黃。用于黃疸、發(fā)熱、惡心、肝區(qū)不適者。

  [服法]喝湯吃渣,1次/d。

  2.4.西瓜小豆湯:

  [原料]西瓜皮30 g,赤小豆30 g,清水適量。

  [制法]將西瓜皮和赤小豆清洗干凈,放入沙鍋中,用文火煮成稀粥狀。

  [功效]清熱除濕,利水退黃。用于濕熱黃疸,發(fā)熱,小便赤短者。

  [服法]2次/d,早、晚各一。

  2.5.紅棗花生湯:

  [原料]紅棗30 g,花生30 g,冰糖30 g,清水適量。

  [制法]將紅棗和花生洗干凈,加入清水煎30分鐘后,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降低血清ALT。用于急性或慢性肝炎,不發(fā)熱,神疲乏力,皮膚色黃晦暗者。

  [服法]2次/d,連服30日為1個療程。

  2.6.泥鰍木耳湯:

  [原料]活泥鰍250 g,水發(fā)木耳150 g,水發(fā)黃花菜30 g,清水適量。

  [制法]將泥鰍洗凈漂水吐泥,然后切片,黃花菜洗凈切碎,黑木耳洗凈,三者同入鍋內(nèi),加入適量清水,煮燉至熟爛。

  [功效]溫中益氣,利水退黃。用于小兒急性或慢性肝炎,低熱者。

  [服法]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

  2.7.瘦豬肉蘑菇湯:

  [原料]鮮蘑菇100 g,山藥100 g,瘦豬肉100 g,白糖、清水適量。

  [制法]鮮蘑菇清洗干凈切碎,山藥洗凈切成小塊,瘦豬肉洗凈切成小塊,同人鍋內(nèi)加水適量,燉至爛熟,加入白糖、味精、食鹽少許調(diào)味。

  [功效]健脾溫腎化濕。用于小兒慢性肝炎,陰黃證,低熱,惡心,納差,皮膚暗黃者。

  [服法]溫服,每日早、晚各1次。

  2.8.板藍根煨紅棗:

  [原料]板藍根30 g,紅棗20枚,清水適量。

  [制法]將板藍根洗凈、切片后放入紗布袋中,扎口,與洗凈的紅棗同入沙鍋。加水浸泡片刻,中火煨煮30分鐘,取出藥袋即成。

  [功效]用于各型病毒性肝炎。

  [服法]早、晚2次分服,連續(xù)服30日。

  2.9.枸杞當歸煲鵪鵓蛋:

  [原料]拘杞子30 g。當歸30 g,鵪鶉蛋10枚,清水適量。

  [制法]將當歸洗凈、切片,與洗凈的枸杞子、鵪鵓蛋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煨煮30分鐘,取出鵪鶉蛋,去殼后再放鍋中,小火同煨煲10分鐘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調(diào)益胃氣。主要用于肝陰不足型病毒性肝炎。

  [服法]早、晚分2次服,當口趁熱1次服用完。

  2.10.首烏枸杞肝片:

  [原料]制何首烏20 g,枸杞子30 g,豬肝100 g,清水適量。

  [制法]先將何首烏和枸杞子洗干凈,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浸泡片刻。濃煎2次,每次40分鐘,合并2次煎液,回入沙鍋,小火濃縮成50 mL,配以水發(fā)木耳、嫩青菜、蔥花、蒜片,加適量料酒、醬油、姜末、精鹽、味精、香醋、水淀粉,將豬肝(切片)熘炒成首烏枸杞片。

  [功效]養(yǎng)肝腎。用于肝陰不足型病毒性肝炎。

  [服法]佐餐當菜,隨意服食,當日服完。

  2.11.雞骨草煮田螺:

  [原料]雞骨草30 g,田螺200 g,清水適量。

  [制法]先將清水養(yǎng)田螺1~2日,每日換水2~3次。以除泥土,然后加清水,與雞骨草同煮成湯。

  [功效]清利濕熱,解毒消黃。用于早期肝炎。

  [服法]1劑/d,分2~3次飲湯,可連服7~10日。

  2.12.綠豆酸棗釀藕:

  [原料]綠豆100 g,酸棗仁30 g,大藕4節(jié)(約500 g)。

  [制法]將綠豆和酸棗仁洗凈,分別以清水浸泡半小時備用,再將藕一端切斷后,把綠豆裝入藕孔中,裝滿后將斷端之藕蓋于原處,用竹簽插住,入大鋁鍋中加冷水,放入酸棗仁,上火煮,到藕爛熟而得。

  [功效]

  清熱解毒,除煩利濕。養(yǎng)肝安神。用于肝氣旺伴夢多不寧者。

  [服法]適量食藕飲湯,2~3次/d,可連服用 7~10日。

  2.13.虎杖王味蜂蜜:

  [原料]虎杖500 g,五味子250 g,蜂蜜1 000 g,清水適量。

  [制法]將上2味藥洗凈,用炒鍋加水適量浸泡30分鐘,以中火煎開后,改用文火煎30分鐘,濾出藥液,再加適量水煮煎,濾出藥液;另將2次藥液合并入沙鍋內(nèi)加熱適當濃縮,加入蜜汁,適當加熱混勻即可,冷藏保存。

  [功效]虎杖可清熱解毒,利濕退黃,去瘀止痛;五味子能降轉(zhuǎn)氨酶,保護肝細胞;蜂蜜含有多種糖類和維生素,三者合用,可清熱利濕,解毒保肝,退黃降酶。用于急性肝炎脅痛及轉(zhuǎn)氨酶增高者。

  [服法]每次1勺,用開水沖服,3次/d,可連服30~60日。

  2.14.茵陳梔子仁粥:

  [原料]茵陳30 g,梔子6 g,香附6 g,鮮車前草30 g,粳米50 g,白糖、清水適量。

  [制法]將4味藥加水共煮為湯,去渣取汁,與粳米一起加水煮成粥,加適量白糖。

  [功效]茵陳與梔子均有清熱利濕、解毒退黃之功效;香附疏肝行氣,止脅痛;車前草利水去濕;粳米、白糖養(yǎng)肝益陰。渚味合用,能清熱利濕,消退黃疸,用于濕熱黃疸。

  [ 服法]每日分2~3次,適量服用,必要時可重復2~3周。

  2.15.地耳草煮雞蛋:

  [原料]地耳草30 g(鮮品60 g),木香6 g,雞蛋2枚,清水適量。

  [制法]把前2味藥與雞蛋加水同煮,待蛋熟后,去殼再煮15分鐘即可。

  [功效]地耳草性味甘淡而涼,可清熱解毒,利水除濕;木香疏肝行氣,調(diào)中止痛;與雞蛋同煮,清熱利濕,疏肝解毒,退黃消脹,而又養(yǎng)肝扶正。用于濕熱黃疸。

  [服法]飲湯服蛋,每日分2次服食,連服1周。

  2.16.梅花粥:

  [原料]紅梅花6 g,粳米50 g,清水適量。

  [制法]將梗米煮成粥,離火前加入梅花同煮片刻即成。

  [功效]紅梅花性味平而酸澀,入此藥膳能清肝解郁止痛。用于肝氣郁結型黃疸。

  [服法]分2次服食。

  2.17.炒豬肝蘿卜:

  [原料]鮮豬肝150 g,白蘿卜250 g,植物油、香油、食鹽、蔥、味精、淀粉、清水適量。

  [制法]將前2味分別洗凈、切片。適量植物油燒成八成熟,先炒白蘿卜片至八成熟時,加入鹽攪拌后,盛入盤中;鍋內(nèi)再加入植物油適量,旺火爆炒豬肝2~3分鐘,再將蘿卜和肝片同鍋快速翻炒2~3分鐘,加入調(diào)料,最后淋入香油少許。

  [功效]蘿卜味辛而甘,能清熱消食利水,寬中通氣,又有降逆和肝作用,配以豬肝以臟補臟。此菜肴能行氣寬中,補肝消食。用于肝氣瘀滯型黃疸。

  [服法]可分數(shù)次佐餐服用。

  2.18.桃仁粥:

  [原料]桃仁10 g,粳米50 g,白糖、清水適量。

  [制法]將桃仁去皮,搗爛如泥,加水取汁液去渣;入桃仁液汁,再煮片刻即成。粳米淘凈加水煮粥,待粥熟,對入桃仁液汁,再煮片刻即成。

  [功效]桃仁性味平而甘苦,能活血化瘀,潤燥滑腸,通絡止痛,用于本病證屬瘀血阻絡者。

  [服法]在臨食前加適量白糖,每日分2次服用。

  2.19.化瘀養(yǎng)肝蜜:

  [原料]山楂250 g,丹參500 g,拘杞子250 g,蜂蜜1 000 g,冰糖60 g,清水適量。

  [制法]先將前3味藥授泡2小時后煎成藥液,再把蜜糖對入沙鍋內(nèi),以微火煮開30分鐘,待至蜜汁與藥液融合而成黏稠狀時離火,冷卻后盛入容器內(nèi)密封保存。

  [功效]山楂性溫味酸甘,可化瘀止痛;丹參性微寒而味苦,活血祛瘀;拘杞子性平味甘,補肝腎,生精血;蜂蜜補中緩急,潤腸通便。三者合于蜜中,可活肝血,破瘀滯,通經(jīng)絡,滋肝腎,潤大腸。

  [服法]每次服1~3湯匙,2~3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