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瀝生姜汁飲:
[原料]竹瀝汁20 mL,生姜汁10 mL,牛黃0,2 g,鮮橘子汁100 mL。
[制法]先將3汁混勻,牛黃研粉后加入汁中攪勻。
[功效]清化痰熱,祛邪開竅。用于腦出血急性期之陽閉證屬痰熱閉竅者。
[服法]可于下胃管后分早、晚2次鼻飼,其后視病情再定。
2.二角三汁飲:
[原料]水牛角30 g,羚羊角0,5 g,竹瀝汁20 mL。石菖蒲汁30 mL,生藕汁30 mL。
[制法]將水牛角加水200 mL,文火煎煮25分鐘,去渣取汁,對入竹瀝汁、石菖蒲汁、藕汁、羚羊角粉,調(diào)勻。
[功效]熄風(fēng)清熱,豁痰開竅。用于腦出血急性期之陽閉證屬痰熱閉竅者。
[服法]混勻,分2次鼻飼。
3.黑豆獨活湯:
[原料]黑豆100 g,獨活15 g,酒少許。
[制法]將黑豆加清水500 mL,煮至黑豆“開花”后,將獨活洗凈、切片放入,小火再煮20分鐘。
[功效]祛風(fēng)通經(jīng)活血。用于腦出m后遺肢體強直、癱瘓,活動不便,語言障礙。
[服法]去渣取汁,分1~2次沖酒服。
4.菖蒲郁金赤豆飲:
[原料]石菖蒲10 g,郁金10 g,麝香0,1 g,赤小豆30 g,白糖適量。
[制法]先煎石菖蒲、郁金、赤小豆,取汁約100 mL,調(diào)入麝香與白糖。
[功效]芳化通閉。用于腦出血急性期之陰閉證屬痰濁閉竅者。
[服法]適溫后鼻飼。
5.半夏菖蒲苡米粥:
[原料]法半夏10 g,石菖蒲25 g,薏苡仁50 g,粳米50 g,鉤藤30 g。
[制法]薏苡仁洗凈、曬干、研末,與粳米同煮為粥;法半夏、石菖蒲、鉤藤共煎15分鐘,取汁約100 m1對入已制好的苡米粥。
[功效]祛濕化痰利竅。用于腦出血急性期。
[服法]早、晚2餐適溫鼻飼,1劑/d,連服3日至“極度危險期”過后。
6.參附回陽煎:
[原料]人參10 g。熟附子9 g,龍骨、牡蠣各30 g,黑豆50g。
[制法]人參煎取汁;余3藥另煎取汁,納入黑豆再煎,至黑豆極爛,濾取上清液。2汁對勻。
[功效]回陽斂陰。扶正固脫。用于腦出血急性期昏迷之脫證,證屬元氣敗脫、神明散亂者。
[服法]早、晚2餐或多餐適溫鼻飼,1劑/d,至病情好轉(zhuǎn)停用。
7.地龍?zhí)一灒?/p>
[原料]黃芪100 g,干地龍(酒浸)30 g,紅花、赤芍各20 g,當(dāng)歸50 g,川芎10 g,桃仁(去皮尖,略炒)15 g,玉米面400 g,小麥面100 g,白糖適量。
[制法]將地龍焙干、研粉;除桃仁外,余藥濃煎取汁;將地龍粉、玉米面、小麥面與白糖混勻,并以藥汁調(diào)和成面團,分制為20個小餅,將桃仁勻布餅上,入籠或用烤箱烤熟。
[功效]益氣活血,通絡(luò)起痿。用于腦出血恢復(fù)期和后遺癥期證屬氣虛血瘀者。
[服法]每次食餅1~2個,2次/d。
8.鎮(zhèn)肝熄風(fēng)煎:
[原料]牛膝25 g,代赭石30 g,龍骨30 g。鉤藤30 g,菊花10 g,雞蛋清1個,白蜜適量。
[制法]將前5藥同煎,去渣取汁,趁熱調(diào)入雞蛋清,再加適量白蜜。
[功效]滋陰潛陽熄風(fēng)。用于腦出血恢復(fù)期證屬陰虛陽亢者。
[服法]空腹服用,每日早、晚各1劑。
9.滌痰粥:
[原料]半夏12 g,膽南星15 g,枳實15 g,僵蠶10 g,白芥子6 g,當(dāng)歸尾12 g,粳米100 g,冰糖適量。
[制法]諸藥同煎,取汁300 mL,稍加水后納入充分浸洗后之粳米同煮為粥,化入冰糖。
[功效]清熱化痰通絡(luò)。用于腦出血恢復(fù)期證屬痰熱阻滯者。
[服法]1劑/d,分早、晚2餐飲用,1周為1個療程。
10.人參薤白粥:
[原料]人參10 g,薤白12 g,當(dāng)歸頭10 g,雞蛋清1個,小米50 g,冰糖適量。
[制法]先將人參,當(dāng)歸頭打碎,文火煎湯,然后加入小米煮粥,將熟下雞蛋清、薤白及冰糖,煮熟。
[功效]補氣養(yǎng)血通絡(luò)。用于腦出血后遺癥期證屬氣血兩虛者。
[服法]1劑/d,分早、晚2次服食。
11.枸杞羊腎粥:
[原料]拘杞子30 g,羊腎1個,羊肉50 g,橘皮10 g,粳米50 g,蔥、五香粉適量。
[制法]將羊腎、羊肉切薄片,橘皮亦切碎,與枸杞子并入蔥和五香粉先煮20分鐘,下米熬成粥。
[功效]滋補肝腎,化痰通絡(luò)。用于腦出血后遺癥期證屬腎精不足者。
[服法]1劑/d,晨起佐早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