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龍眼枸杞血糯米粥:
[原料]龍眼肉、枸杞子、黑米(血糯米)、粳米各10~13 g,白糖適量。
[制法]將龍眼肉、枸杞子、黑米分別洗凈,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煨煮,至米爛湯稠,調(diào)入白糖調(diào)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益氣補虛,養(yǎng)肝益血,補血生血。適宜氣血不足,癥見面色無華,頭目暈眩,肢軟乏力,心悸心慌,腰膝酸軟等。
[服法]1劑/d,連服5~7日為1個療程,連服2~3個療程。
2.當歸羊肉湯:
[原料]當歸10~20 g,生姜30~50 g,羊肉100~150 g,食鹽、蔥花、花椒、味精各適量。
[制法]將羊肉、生姜分別洗凈,切片,與當歸一同放入鍋中,加水2碗。煎煮30分鐘后,加入食鹽、蔥花、花椒、味精調(diào)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溫陽散寒,溫中和胃,補氣生血。適宜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癥見面色蒼白,頭目暈眩,肢軟乏力,四肢不溫,腰膝酸軟,月經(jīng)延遲等。
[服法]1劑/2d,第1日趁熱喝湯;第2日原鍋中加水再煎,棄渣喝湯,連服2個月。
3.海參人參粥:
[原料]海參5~10 g,人參2~3 g,大棗3~6枚,糯米50~100 g,紅糖適量。
[制法]將海參發(fā)開。洗凈,切片;大棗洗凈,去核,與人參、糯米一同煮為稀粥,粥熟時調(diào)入紅糖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補脾腎,益精血。適宜脾腎兩虛,癥見頭目暈眩,肢軟乏力,四肢不溫,腰膝酸軟等。
[服法]1劑/d,展起空腹溫服,連服5~7日為1個療程,連服2~3
4.人參豆沙湯圓:
[原料]人參z~3 g,茯苓、山藥各10~15 g,大棗3~6枚,豆沙泥20~30 g,干糯米、白糖、熟豬油各適量。
[制法]將大棗洗凈,去核;人參、茯苓、山藥洗凈。與大棗一起蒸熟,搗泥,再與豆沙泥、白糖、熟豬油一同拌勻搓丸,然后將丸子與糯米粉一起放在盤中,將盤子朝一個方向旋轉,讓丸子充分蘸上糯米粉,而后逐個沾水,再放進盤中滾動,使其又蘸上糯米粉,如此反復三四次,便成為湯圓,煮熟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補脾養(yǎng)胃,益氣補腎。適宜脾腎兩虛,癥見心悸心慌,頭目暈眩,肢軟乏力,食欲不振,肢體浮腫等。
[服法]1劑/d,作早、晚餐食用,連服5~7日為1個療程,連服2~3個療程。
5.四物補血粥:
[原料]熟地黃10~15 g,白芍6~9 g,當歸5~10 g,川芎3~5 g,大棗3~6枚,糯米50~100 g,紅糖適量。
[制法]先將前4味水煎取汁,再加糯米、大棗煮為稀粥,待粥熟時調(diào)入紅糖,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補血。適宜氣血兩虛,癥見頭暈,肢軟乏力,心悸氣短,記憶力下降等。
[服法]1劑/d,作早、晚餐食用,連服7日為1個療程,連服2~3個療程。
6.人參當歸燉豬心:
[原料]人參10~15 g,當歸5~10 g,大棗3~6枚,豬心1個,食鹽適量。
[制法]將豬心洗凈,切碎,與諸藥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一同燉熟后,加食鹽調(diào)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益氣養(yǎng)血,補心安神。適宜氣血兩虛,癥見頭暈目眩,肢軟乏力,心悸氣短,記憶力下降等。
[服法]1劑/d,連服5~7日為1個療程,連服2~3個療程。
7.當歸補血粥:
[原料]當歸5~8 g,黃芪30~50 g,大棗3~6枚,糯米50~100 g,紅糖適量。
[制法]將前3味水煎取汁,再加糯米煮為稀粥,待粥熟時調(diào)入紅糖,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補血。適宜氣血兩虛,癥見頭暈目眩,肢軟乏力,心悸氣短,失眠多夢,月經(jīng)量少等。
[服法]1劑/d,作早、晚餐食用,連服5~7日為1個療程,連服2~3個療程。
8.山藥香菇肉丸:
[原料]鮮山藥150~200 g,香菇15~30 g,半肥半瘦豬肉200~300 g,姜末、菊花、食鹽、味精、淀粉、胡椒粉、蛋清、麻油、花生油各適量。
[制法]將鮮山藥洗凈,去皮,煮熟,剁細;豬肉去筋,剁餡;香菇洗凈,剁成細絲;將諸味混合,一起加入姜末、菊花、食鹽,與肉餡拌勻后,再剁成泥狀,加入味精、淀粉、胡椒粉、麻油、蛋清、山藥粉,拌勻待用;將花生油入鍋燒至六七成熱時,將肉餡做成肉丸子,下鍋,炸成金黃色時撈起,或加骨頭湯略煮,調(diào)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補脾養(yǎng)胃,益氣補血。適宜脾胃氣虛,癥見心悸頭暈,肢軟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軟等。
[服法]1劑/d。連服5~7日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
9.黃芪當歸燉豬心:
[原料]黃芪20~30 g,當歸5~10 g,大棗3~6枚,豬心1個,食鹽適量。
[制法]將豬心洗凈,切碎,與諸藥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一同燉熟后,加食鹽調(diào)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益氣養(yǎng)血,補心安神。適宜氣血兩虛,癥見頭暈目眩,肢軟乏力,心悸氣短,記憶力下降等。
[服法]1劑/d,連服5~7日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
10.補血阿膠粥:
[原料]阿膠3~5 g,當歸5~8 g,大棗3~6枚。糯米50~100 g,紅糖適量。
[制法]先將阿膠烊化;當歸、大棗水煎取汁,加入適量清水與糯米一同煮為稀粥,待粥熟時調(diào)入阿膠、紅糖,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補血。適宜氣血兩虛,癥見頭暈目眩,肢軟乏力,四肢不溫,心悸氣短,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月經(jīng)過多等。
[服法]1劑/d,連服5~7日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
11.核桃豌豆泥:
[原料]核桃仁30~60 g,鮮豌豆粒500~600粒,大棗3~6枚,藕粉50~60 g,白糖適量。
[制法]先將鮮豌豆粒、大棗洗凈,煮熟,去皮,大棗去核,共搗為泥;藕粉適量調(diào)糊;核桃仁用油炸透,剁細;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煮開后,加入白糖、豆泥;攪勻,煮沸后,調(diào)入藕粉糊,勻成稀糊狀,撤上核桃仁末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補腎健脾,益氣養(yǎng)血。適宜氣血兩虛,癥見心悸氣短,失眠多夢,食欲不振,記憶力下降等。
[服法]1劑/d,可作早、晚點心食用,連服5~7日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
12.黃明膠紅棗粥:
[原料]黃明膠3~5 g,熟地黃5~10 g,大棗3~6枚,糯米50~100 g,紅糖適量。
[制法]先將阿膠烊化;熟地黃、大棗水煎取汁,加入適量清水與糯米一同煮為稀粥,待粥熟時調(diào)入黃明膠、紅糖,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補血,養(yǎng)陰潤肺。適宜肺胃陰虛,癥見頭暈目眩。食欲不振,肢軟乏力,心悸心慌,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月經(jīng)量少,午后潮熱等。
[服法]1劑/d,連服5~7日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
13.黃龍羊肉湯:
[原料]黃芪10~20 g,龍眼肉30~50 g,羊肉100~150 g,大棗3~6枚,生姜30~50 g,食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將羊肉、生姜分別洗凈,切片,與黃芪、龍眼肉、大棗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最,燉至爛熟后,加食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補脾腎,益精血。適宜脾腎精血虧虛,癥見頭暈目眩,四肢不溫,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腰膝酸軟等。
[服法]趁熱喝湯。第2日原鍋中加水再煎,棄渣喝湯。1劑/2d,連服5~7日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
14.豬血粥:
[原料]豬血80~100 g,生姜5~8 g,大棗3~6枚,糯米50~100 g,食鹽適量。
[制法]先將豬血切塊備用。再將生姜切絲;大棗去核,加入適量清水與糯米一同煮為稀粥,待粥熟時下豬血、食鹽調(diào)味,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補血養(yǎng)心。適宜脾胃虛弱,心血虧虛,癥見頭暈心悸,失眠多夢,食欲不振,午后潮熱等。
[服法]1劑/d,連服5~7日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
15.豬髓鵪鶉龍眼湯:
[原料]豬脊髓20~30 g,鵪鶉肉60~90 g,龍眼肉30~50 g,大棗3~6枚,蔥花、姜末、冰糖、桂花、料酒各適量。
[制法]將鵪鶉肉洗凈,汆透,切片,放入碗中,納入豬脊髓、龍眼肉、大棗、蔥花、姜末、冰糖、料酒以及清湯,上籠蒸爛,灑上桂花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補脾腎,益精血。適宜脾腎精血虧虛,癥見頭暈目眩,四肢不溫,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腰膝酸軟等。
[服法]每1~2日1劑,連服5~7日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
16.魚鰾粥:
[原料]魚鰾6~10 g,大棗3~6枚,大米30~50 g,蔥花、姜末、食鹽、花椒、麻油、味精各適量。
[制法]先將大棗去核,備用;魚鰾發(fā)開,洗凈,切細,用麻油烹炒一下,然后與大米、大棗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為稀粥,待粥熟時調(diào)入蔥花、姜末、食鹽、花椒、味精調(diào)味,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益氣養(yǎng)血,補益腎精。適宜脾胃虛弱,腎精虧虛。癥見頭暈心悸,失眠多夢,食欲不振,腰膝酸軟,午后潮熱,記憶力下降等。
[服法]1劑/d,連服3~5日。
17.雞血藤當歸燉老母雞:
[原料]雞血藤20~30 g,當歸5~10g,大棗3~6枚,老母雞1只,食鹽適量。
[制法]將老母雞宰殺并去毛雜,洗凈,切塊;雞血藤、當歸布包;將雞塊、大棗、藥包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一同燉熟后,去藥包,加食鹽調(diào)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養(yǎng)肝益血,適宜肝血虧虛,癥見頭暈目眩,肢軟乏力,心悸心慌,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月經(jīng)量少等。
[服法]每5~7日服1劑,連服3~7只雞。
18.豬肝粥:
[原料]豬肝80~100 g,大棗3~6枚,大米50~100 g,蔥花、姜末、食鹽、花椒、味精各適量。
[制法]先將豬肝洗凈,切細,與大米、大棗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為稀粥,待粥熟時加入蔥花、姜末、食鹽、花椒、味精調(diào)味,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養(yǎng)血明目。適宜肝血不足,癥見頭暈目眩,視力下降,眼目干澀,失眠多夢,午后潮熱,月經(jīng)量少等。
[服法]1劑/d,連服數(shù)日。
19.羊肝湯:
[原料]羊肝80~100 g,大棗3~6枚,大米50~100 g,蔥花、姜末、食鹽、花椒、味精各適量。
[制法]先將羊豬肝洗凈,切細,與大米、大棗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為稀粥,待粥熟時加入蔥花、姜末、食鹽、花椒、味精調(diào)味,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養(yǎng)血明目。適宜肝血不足,癥見頭暈目眩,視力下降,眼目干澀,失眠多夢,午后潮熱,月經(jīng)量少等。
[服法]1劑/d,連服數(shù)日。
20.雞肝湯:
[原料]雞肝80~100 g,大棗3~6枚,大米50~100 g,蔥花、姜末、食鹽、花椒、味精各適量。
[制法]先將羊雞肝洗凈,切細,與大米、大棗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為稀粥,待粥熟時加入蔥花、姜末、食鹽、花椒、味精調(diào)味,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養(yǎng)血明目。適宜肝血不足,癥見頭暈目眩,視力下降,眼目干澀,失眠多夢,午后潮熱,月經(jīng)量少等。
[服法]1劑/d,連服數(shù)日。
21.豬肝瘦肉粥:
[原料]鮮豬肝30~50 g,鮮瘦豬肉35~50 g,大米40~50 g,植物油10~15 mL,食鹽少許。
[制法]將豬肝、瘦肉分別洗凈,剁碎,加植物油、食鹽適量拌勻;將大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粥將熟時加入拌好的豬肝、瘦肉,再煮至肉熟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益氣。適宜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佝僂病及夜盲癥等。
[服法]每日1劑或隔日1劑,分1次或2次食完,可長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