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腎損害的臨床表現
高血壓造成的腎臟損害臨床主要表現為蛋白尿及腎功能受損。
未能有效控制血壓的高血壓腎損害患者,隨著時間的推移,40%可出現蛋白尿。大部分表現為微量白蛋白尿,少數表現為非腎病范圍的蛋白尿,除非伴有急劇進展的高血壓,罕有腎病范圍的蛋白尿。高血壓患者出現的微量自蛋白尿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普遍認為它的出現代表全身內皮系統(tǒng)功能的受損,是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預后不良的標志之一。因此在高血壓患者的常規(guī)監(jiān)測中,除了關注其血壓水平外,應注意定期檢測微量白蛋白尿,以期早期發(fā)現腎損傷。臨床顯性蛋白尿的出現提示腎小球毛細血管對大分子物質通透性的增加,常常由于繼發(fā)了腎小球的損傷所致。近年來的研究顯示,高血壓可導致腎小球臟層上皮細胞的損傷,使腎臟濾過屏障受損。
多數研究顯示,輕度到中度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已經存在腎血管阻力的增加及腎臟血流量(renal blood flow,RBF)的減少,而GFR可以正?;虿徽?表現為GFR的升高)。嚴重的高血壓或原發(fā)性高血壓的晚期階段則可出現GFR的下降以及尿濃縮功能的受損等,這預示著出現了功能腎單位的丟失及不可逆的組織學損傷(局灶腎小球硬化)。
在一個隨機的對中年男性原發(fā)性高血壓的一級預防研究顯示:血清肌酐水平增高(>115μmol/L)的比率開始是3.2%。5年后為10%。老年人以及較高收縮壓(>160mmHg)的患者更容易出現肌酐水平的升高,其中2%~5%的高血壓腎損害患者在隨后的10~15年進展到腎衰竭。需要注意的是,血肌酐不是準確反映腎功能的指標,單獨使用血肌酐不能用于CKD的臨床分級。在健康人及患者中,腎小球濾過率被認為是所有評價腎功能的最好方法。根據K/DOQI指南的建議:以血肌酐為基礎的推算GFR的計算方程,對于成人和兒童來說。都能提供CKD的分期,并發(fā)現腎臟疾病的潛在進展。建議對于成人,運用MDRD(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研究和Cock croft-Gault方程計算;對于兒童,可以運用Schwartz和Counahan Barratt方程計算。
高血壓的晚期常常有遠端腎小管濃縮功能(對抗利尿激素反應)受損,表現為高血壓腎損害,夜尿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