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不會遺傳。疾病可分為遺傳病和非遺傳病兩大類。遺傳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疾病,常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發(fā)病。由感染或傷害引起的則是非遺傳病。水痘屬于非遺傳性疾病,病因如下:
水痘傳染性強。人類是該病毒惟一宿主,患者為惟一傳染源,傳染期一般從皮疹出現(xiàn)前1~2天到皰疹完全結(jié)痂為止。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個病程中皆具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fā)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
1 感染途徑
2 癥狀
3 檢查指標
4 治療
5 用藥
6 飲食
水痘
? 英文名稱:crystalli
? 俗稱:
? 就診科室:兒科,皮膚性病科,感染科,皮膚病科
? 常見癥狀:皮膚瘙癢,小兒發(fā)熱,丘疹,皰疹
? 傳染性:傳染性
? 患病部位:皮膚
? 遺傳性:不會遺傳
? 易感人群:所有人,嬰幼兒
? 相關疾病:
銀屑病和牛皮癬是一個病嗎?
中醫(yī)及西醫(yī)對銀屑病和牛皮癬是否為一個病有不同看法。中醫(yī)認為牛皮癬基本類似銀屑病,但西醫(yī)認為兩者不為同種疾病。在西醫(yī)中,牛皮癬還包括神經(jīng)性皮炎,也患者會出現(xiàn)頸部和骶尾部的皮疹,極難去除,銀屑病和牛皮癬均較難治療。
怎么判斷過敏是蟲咬引起的
判斷過敏是蟲咬引起的方法有:1、根據(jù)發(fā)病部位判斷,遮擋的部位不發(fā)病,暴露的部位發(fā)病,則可能為蟲咬引起過敏;2、根據(jù)皮疹的表現(xiàn)特征判斷,如足部接觸草地出現(xiàn)皮疹、使用久放的臥具軀干出現(xiàn)皮疹,都可能是蟲咬引起。
月經(jīng)前為什么青春痘加重
月經(jīng)前青春痘加重的原因是:女性身體激素水平在月經(jīng)前會出現(xiàn)劇烈的波動,雄激素和雌激素都處于較高水平,增強對皮脂腺的刺激,從而加重痤瘡。痤瘡是受激素水平影響較明顯的疾病,患者需在月經(jīng)前注意休息,減輕痤瘡發(fā)展。
感染途徑
? 遺傳因素
水痘不會遺傳。疾病可分為遺傳病和非遺傳病兩大類。遺傳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疾病,常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發(fā)病。由感染或傷害引起的則是非遺傳病。水痘屬于非遺傳性疾病,病因如下:
水痘傳染性強。人類是該病毒惟一宿主,患者為惟一傳染源,傳染期一般從皮疹出現(xiàn)前1~2天到皰疹完全結(jié)痂為止。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個病程中皆具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fā)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
? 環(huán)境因素
水痘會傳染,有較強的傳染性,是一種可造成人群流行的傳染病。水痘是一種傳染病,傳染病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有些傳染病,防疫部門必須及時掌握其發(fā)病情況,及時采取對策,因此發(fā)現(xiàn)后應按規(guī)定時間及時向當?shù)胤酪卟块T報告,稱為法定傳染病。具體發(fā)病原因如下:
水痘傳染性強。人類是該病毒惟一宿主,患者為惟一傳染源,傳染期一般從皮疹出現(xiàn)前1~2天到皰疹完全結(jié)痂為止。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個病程中皆具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fā)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
癥狀
? 皮膚瘙癢,小兒發(fā)熱,丘疹,皰疹
1.癥狀表現(xiàn):
1.1.潛伏期多為14一16日。
1.2.前驅(qū)癥狀:在第一批皮疹開始出現(xiàn)之前約24—36小時出現(xiàn)前驅(qū)癥狀,表現(xiàn)為低熱或中度發(fā)熱,伴有頭痛、肌痛、關節(jié)痛、全身不適、食欲缺乏、咳嗽等癥狀。幼兒一般沒有明顯的前驅(qū)期。10歲以上兒童可出現(xiàn)前驅(qū)期但癥狀輕輕,成人前驅(qū)期癥狀常較重。
1.3.皮疹部位:先發(fā)于軀干,逐漸波及頭面部及四肢,呈向心性分布。
1.4.皮疹特點及演變:初起為紅色小丘疹,數(shù)小時后變成綠豆大小圓形或橢圓形水皰,周圍有紅暈,皰液清晰,3~5日后皰疹呈臍樣凹陷,皰壁薄而易破,瘙癢。再過數(shù)日水皰干涸結(jié)痂,痂脫而愈瘢痕,皮疹相繼分批出現(xiàn),故同時見到各階段皮損。重癥者可有大皰型、出血型和壞疽型??谇弧⒀劢Y(jié)合膜、咽部及外陰部等黏膜常受累。
1.5.伴淋巴結(jié)腫大,病程約2周。
2.類型:
2.1.普通型:急性起病,至皮疹出現(xiàn)時仍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皮疹愈多者全身癥狀愈重,但大多較出疹前輕。發(fā)熱一般隨著出疹的停止逐漸下降至正常。水痘皮疹一般首先出現(xiàn)于面部、頭皮和軀干,呈向心性分布,以軀干胸背、發(fā)際鞍多,四肢面部較少,手掌足底偶見,鼻、咽、口腔、外陰等黏膜亦可發(fā)疹。在嚴重病例,皮疹可能是全身性的,皮疹數(shù)百至數(shù)干個不等。皮疹有癢感,有時因劇癢使患者煩躁不安。典型的水痘由斑疹進展到丘疹、水痘疹,并開始結(jié)痂,經(jīng)歷4個階段。皮疹開始出現(xiàn)時為斑‰疹,常伴有短暫的充血。這種皮疹在兒小時內(nèi)即發(fā)展成為特別發(fā)癢的單腔淚珠狀水皰.典型皰疹呈卵圓形,壁薄易破,內(nèi)含清亮的液體,繞以紅暈,而皰疹之間有正常皮膚.此時可以作出診斷。之后皰疹液漸轉(zhuǎn)混濁,甚至于呈膿皰樣外觀。有時也可周患者搔抓致繼發(fā)化膿性感染而形成典型膿皰。形成后l一2日,就開始從中心部位枯干結(jié)痂,再經(jīng)數(shù)日,痂殼自行脫落.約2周脫盡.局部可有暫時性色素沉著,但能逐步消退,愈后大都不留瘢痕。皮損連續(xù)成批地出現(xiàn),在前一批皮疹開始結(jié)痂時新的一批皮疹又次第出現(xiàn),因此各階段皮損可在同一時間內(nèi)并存于同一患者,尤其是在發(fā)疹第2—3日,同一部位常??梢姷礁麟A段的皮疹。黏膜皰疹易破潰成潰瘍而什有疼痛,口腔皰疹常很快破潰并引起吞咽疼痛,喉或氣管皰疹則可引起嚴重呼吸困難。皮損也可見于頭皮,導致枕骨下和頸后淋巴結(jié)腫大,觸痛。一般而言.新生兒病情較輕,出疹也較少,病程約1一2周;成人及嬰兒病情較重、皮疹多而密,病程可長達數(shù)周。
2.2.進行性播散型水痘:由于各種原因?qū)е旅庖吖δ艿拖碌幕颊?,感染VZV后易于發(fā)展為進行性播散型水痘??梢娪诎籽?、淋巴瘤等惡性腫瘤患者,長期應用各種抗腫瘤藥物、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患者.或其他原因?qū)е旅庖叩拖碌膬和?。主要表現(xiàn)為病毒血癥持續(xù)時間較長,有高熱及全身中毒癥狀,全身皮疹多而密集,且新皮疹不斷出現(xiàn)。皰疹較大,可相互融合形成大皰,或呈出血性皰痔不易結(jié)痂,甚至皮疹局部皮膚及皮下組織發(fā)生大片壞死。在正常皮膚上有時亦可見到瘀點和瘀斑,病情嚴重,病死率約7%。
2.3.原發(fā)性水痘肺炎:多見于成人、年長兒及新生兒和免疫缺陷病例,但在幼兒少見。病情輕重不一,輕者無明顯癥狀,重癥可有高熱、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難及發(fā)紺。胸部體征不明顯,或有少量干、濕啰音及哮鳴;自細胞計數(shù)增加,x線胸片可見雙肺彌漫性結(jié)節(jié)狀陰影,肺門及肺底處較顯著。肺炎常隨皮疹消退而好轉(zhuǎn)。少數(shù)重癥水痘肺炎臨床癥狀消失后。x線陰影仍可持續(xù)存在2—3月。
2.4.水痘腦炎 :較少見,發(fā)生率<1‰。罹患者一般為5—7歲患兒,男性多于女性。臨床表現(xiàn)為在出疹后3—8日發(fā)生腦炎癥狀,亦有少數(shù)見于出疹前2周至出疹后3周。臨床特征和腦脊液檢查特點與其他病毒性腦炎相似。起病緩急不一,早期常見頭痛、嘔吐及感覺異常.可無發(fā)熱及腦膜刺激征。常伴有共濟失調(diào)、眼球震顫、眩暈及語言障礙等小腦癥狀,也可發(fā)牛橫斷性脊髓炎、腦神經(jīng)麻痹和多發(fā)性硬化樣臨床表現(xiàn)。嚴重者可有驚厥、癱瘓、昏睡或昏迷。水痘腦炎病程約1—3周,完全恢復后預后一般良好。起病即發(fā)生昏迷、驚厥者預后嚴重,病死率5%~25%。病后可有精神異常、智力遲鈍及癲癇發(fā)作等后遺癥。
2.5.妊娠期水痘:妊娠早期感染水痘,可能引起胎兒畸形;妊娠后期感染水痘,可能引起胎兒先天性水痘綜合征。
檢查指標及確診
? 檢查指標
1.實驗室檢查:
1.1.血常規(guī)血白細胞總數(shù)正?;蛏栽龈?。
1.2.皰疹刮片檢查 新形成的水痘,刮取基底組織碎屑涂片,以吉姆薩或瑞特染色后鏡檢查到多核巨細胞。并用酸性固定液固定后,染色鏡檢查到棘層細胞氣球狀變性,棘層細胞變大,內(nèi)含嗜酸性包涵體。
1.3.免疫學檢查 可用直接免疫熒光法檢查皰疹基底刮片或皰疹液中的皰疹病毒抗原;亦可檢測患者血清中的帶狀皰疹抗體,若病程中抗體效價升高4倍以上,則有診斷意義。
1.4.病毒學檢查
1.4.1.電鏡檢查:直接檢查皰疹液中的皰疹病毒。但鏡檢方法不能區(qū)別各種皰疹病毒。
1.4.2.病毒分離:對缺乏皮疹而疑為水痘腦炎、水痘肺炎或其他嚴重的非典型病例,可采集腦脊液、痰液或其他相應標本,接種人胚肺成纖維細胞等適當?shù)呐囵B(yǎng)細胞,以分離皰疹病毒;但一般很少應用于臨床。
2.診斷和鑒別診斷:
2.1.診斷 根據(jù)典型皮疹在幾小時內(nèi)即發(fā)展成為特別發(fā)癢的單腔淚珠狀水皰,壁薄易破,內(nèi)含清亮的液體.繞以紅暈,而皰疹之間有正常皮膚,即可作出診斷。對于非典型患者,將皰疹刮片作病毒抗原免疫熒光測定、免疫學檢查或病毒學檢查、便能確診。
2.2.重癥患者及并發(fā)細菌感染時需要與下列疾病鑒別。
2.2.1.彌漫性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可引起水痘樣皮損,但無分批出現(xiàn)皮疹的特點。經(jīng)血清學或(和)病原學檢查可以確診。
2.2.2.膿皰瘡:好發(fā)于鼻唇周圍或四肢暴露部位皮膚,一股不發(fā)生于黏膜。皮疹初為皰疹,繼成膿皰,然后結(jié)痂。無分批出現(xiàn)皮疹的特點,無全身癥狀。
2.2.3.帶狀皰疹:皰疹沿一定的神經(jīng)干徑路分布,不超過軀干的中線,不對稱,局部有顯著的灼痛感。發(fā)病人群以中老年人為主。
2.2.4.藥疹:有用致敏藥物史。皮疹在用藥后逐漸出現(xiàn),但無分批出現(xiàn)的特點。停藥后可逐漸好轉(zhuǎn),再次用藥仍可發(fā)生皮疹。
2.2.5.丘疹樣蕁麻疹:系梭形水腫性紅色丘疹花生米大小,中心有針尖或粟粒大小的丘皰疹或水皰,捫之較硬,甚癢。分布于四肢或軀干,不累及頭部或口腔,不結(jié)痂。
2.2.6.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水痘樣皮疹:尤其是柯薩奇病毒A組可引起廣泛的水痘樣皮疹,通常發(fā)生于腸道病毒高發(fā)的夏末和初秋時,常伴有咽部、手掌和足底部皮損。
2.3.并發(fā)癥
2.3.1.繼發(fā)性細菌感染:最常見,表現(xiàn)為局部膿皰疹,大泡性膿皰瘡,偶爾會引起皮膚壞疽甚至于敗血癥的表現(xiàn)。
2.3.2.水痘肝炎:可發(fā)生于重癥水痘患者,VZV導致肝細胞灶性壞死,肝細胞及膽管上皮細胞內(nèi)有典型的核內(nèi)包涵體。臨床表現(xiàn)為嘔吐、黃疽、肝臟腫大及肝功異常。
2.3.3.其他:水痘并發(fā)腎炎、間質(zhì)性心肌炎、暫時性關節(jié)炎和出血性疾病等亦有報告。并發(fā)心肌炎的患者在發(fā)生嚴重的心律失常時可致猝死。
治療
? 一般治療
1.隔離:水痘患者對兒童傳染性很大,應隔離至出疹后6日。
2.一般治療:
2.1.預防繼發(fā)感染:為預防繼發(fā)感染,應保持皮膚、手及口腔清潔,衣著要干凈,勤剪指甲。對兒童患者可在睡眠前將其兩手分別用布包扎,以免睡夢中無意抓破皰疹。
2.2.止癢:輕癥病人僅需對癥處理。對極度瘙癢患者,為預防抓傷可局部應用含0.25%的碳酸氫鈉液濕敷或涂洗。嚴重病例可全身使用抗組胺類藥,如口服阿司咪唑類抗過敏藥物。
3.抗感染治療:繼發(fā)性細菌感染時可予以抗菌治療,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療。
3.1.抗菌治療:水皰很容易破潰并易繼發(fā)葡萄球菌和鏈球菌感染,若皰疹局部感染嚴重,尤其是有全身癥狀時,應全身應用適當抗生素治療。
3.2.抗病毒治療: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如播散性水痘、水痘肺炎、水痘腦炎等.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或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新生兒水痘等,則應當進行抗病毒治療??煽诜⑽袈屙f80mg/(kg·d),分4次口服,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3200mg。對于有免疫缺陷的患者.阿昔洛韋每1500mg/m2體表面積,分成3次,間隔8小時靜脈注射。也有些藥物學家建議對免疫缺陷或l歲以下的小兒按每次30mg/kg體重計算。阿昔洛韋每次5~10mg/kg靜滴.每8小時1次,共7~10 日;亦可用單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每日5mg—10mg/kg靜注或肌注;還克加用α干擾素每日100萬一300萬單位肌注,可迅速控制皮疹發(fā)展,加速病情恢復。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也可用于本病,從而使病程得以緩解。
4.糖皮質(zhì)激素:由于糖皮質(zhì)激素對水痘病程有不利影響,故一般情況下,水痘患者應禁用皮質(zhì)激素:對于水痘所致的重癥喉炎、水痘肺炎、水痘腦炎等危重型病人等,仍可考慮在應用抗病毒藥物的同時,加用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倘若在應用皮質(zhì)激素治療其他疾病的過程中患者發(fā)生水痘,應謹慎處理。如果皮質(zhì)激素應用的時間不長,應停用;但若用藥時間已較長而不能驟然停藥時,則應逐漸減量,并對其中水痘病情嚴重者,應加用抗病毒藥物。
5.口服中成藥治療:
5.1.板藍根沖劑10 g,每日3次;
5.2.抗病毒口服液10ml,每日3次;
5.3.銀黃口服液10 ml,每日3次。
用藥
飲食
? 飲食保健
1,.原料]赤小豆30~50 g,白糖適量。
[制法]赤小豆煮湯,調(diào)入白糖即可,待溫服食?;蜻m量加水,慢火煮粥后,調(diào)入白糖亦可。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適宜水痘輕證。
[服法]1劑/d,分3次服,連服5~7日。
2.冬瓜皮湯:
[原料]冬瓜皮15~30 g(或冬瓜子20~30 g),冰糖適量。
[制法]先用冬瓜皮或冬瓜子加入適量的水,煎汁,再加冰糖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適宜水痘輕證。
[服法]1劑/d,代茶飲,連服5~7日。
3.淡竹葉石膏湯:
[原料]淡竹葉30~50 g,生石膏45~60 g,大米50~100 g,冰糖或白糖適量。
[制法]先將淡竹葉洗凈,與石膏加水同煮30分鐘,去渣,放入大米煮成稀粥,加糖適量調(diào)味,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涼營解毒。適宜水痘出得多時。
[服法]1劑/d,分2~3次服,連服3~5日。
4.百合杏仁紅豆粥:
[原料]百合5~10 g,苦杏仁3~6 g,赤小豆30~60 g,白糖適量。
[制法]上3味加入適量的水煮成粥,調(diào)入白糖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養(yǎng)陰生津。適宜水痘發(fā)熱已退開始結(jié)痂時。
[服法]1劑/d,分3次服,連服數(shù)日。
5.甜水梨飲:
[原料]甜水梨1個。
[制法]將梨切成薄片,放在冰鎮(zhèn)涼開水內(nèi),浸數(shù)日即可。
[功效]養(yǎng)陰生津。適宜水痘發(fā)熱已退開始結(jié)痂時。
[服法]1劑/d,代茶飲,連服5~7日。
6.淡竹葉石膏粥:
[原料],淡竹葉10~15 g,生石膏15~20 g,粳米30~60 g,白糖適量。
[制法]將淡竹葉、生石膏一起加入清水適量煎煮,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和適量清水共煮,待粥爛后,調(diào)入白糖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適宜水痘引起的發(fā)熱、口舌生瘡等。
[服法]1劑/d,連服5~7日。
7.胡蘿卜芫荽羹:
[原料]胡蘿卜、胡荽(芫荽)各30~60g,冰糖適量。
[制法]前2味洗凈切碎,加水煮爛,加冰糖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疏風清熱。適宜水痘輕證。
[服法]1劑/d,分3次服完,連服5~7日。
8.金銀花甘蔗茶:
[原料]金銀花5~10 g,甘蔗汁50~100 mL。
[制法]金銀花加水煎至100 mL,對入甘蔗汁即可。
[功效]疏風清熱。適宜水痘輕證。
[服法]1劑/d,代茶飲,7~10日為1個療程。
9.薏苡紅豆茯苓粥:
[原料]薏苡仁10~20 g,赤小豆、土茯苓各10~30 g,粳米50~100 g,冰糖少許。
[制法]前4味洗凈共煮,待粥熟豆爛時,加入冰糖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解毒祛濕。適于水痘已出,發(fā)熱,尿赤,神疲納差者。
[服法]1劑/d,分3次服,連服5~7日。
10.馬齒莧荸薺糊:
[原料]鮮馬齒莧、荸薺粉各10~30 g,冰糖10~15 g。
[制法]鮮馬齒莧洗凈搗汁,取汁調(diào)荸薺粉,加冰糖,用滾開的水沖熟至糊狀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解毒祛濕。適于水痘已出或?qū)⒊?,發(fā)熱。煩躁,大便稀溏。
[服法]1劑/d,分3次服,連服3~5日。
11.芫荽香菇湯:
[原料]胡荽(芫荽)20~30 g,香菇30~50 g,白糖適量。
[制法]將胡荽、香菇分別擇洗干凈,胡荽切段,香菇切絲,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調(diào)入白糖即可。
[功效]解表透疹。適宜水痘透發(fā)不暢。疹已透或疹雖未透出而熱毒壅盛者不宜服用。
[服法]1劑/d,頻頻飲服,連服3~5日。
12.三豆飲:
[原料]赤小豆20~30 g,綠豆、黑豆各30~50 g,甘草10~15 g,白糖適量。
[制法]將赤小豆、綠豆、黑豆合甘草分別擇洗干凈,一起加水適量,同燉至豆爛熟后,調(diào)入白糖即可。
[功效]清熱利濕。適宜濕熱所致的水痘皮膚瘙癢等。
[服法]1劑/d,飲湯食豆,連服3~5日。
13.綠豆粥:
[原料]綠豆30~50 g,大米50~100 g,白糖適量。
[制法]將綠豆、大米擇洗干凈,先取綠豆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綠豆開花后,再下大米煮粥,待熟時調(diào)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解毒。適宜水痘瘙癢。
[服法]1劑/d,連服3~5日。
14.竹筍鯽魚湯:
[原料]鮮竹筍30~50 g,活鯽魚1條(150~200 g),蔥花、料酒、食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將鮮竹筍去皮,洗凈,切絲;活鯽魚去鰓、鱗及內(nèi)雜,洗凈,與鮮竹筍一起煮湯,待熟時,加入蔥花、料酒、食鹽、味精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透疹。適宜水痘輕證。
[服法]1劑/d,分2~3次,連服3~5日。
15.絲瓜粥:
[原料]絲瓜100~150 g,大米80~100 g,食鹽適量。
[制法]將絲瓜去皮,洗凈,切片備用。大米淘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diào)入絲瓜、食鹽等調(diào)味品,煮至粥熟時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解毒。適宜水痘瘙癢。
[服法]1劑/d,分2~3次,連服3~5日。
16.荸薺冰糖湯:
[原料]荸薺8~10個,冰糖適量。
[制法]將荸薺洗凈,去皮,切成薄片或丁,與冰糖一起加水適量,共煮為湯即可。[功效]清熱解毒。適宜水痘出診期和結(jié)痂期[服法]1劑/d,連服3~5日。
17.薄荷粥:
[原料]薄荷5~10 g(鮮者30~60 g),大米50~80 g,食鹽或白糖適量。
[制法]將薄荷擇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diào)入食鹽或白糖,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或?qū)Ⅴr薄荷洗凈,切細,與食鹽或白糖一起調(diào)入粥中亦可。
[功效]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解表透疹。適宜水痘瘙癢,痘發(fā)不暢。
[服法]1劑/d,分2~3次,連服3~5日。
18.三豆冬瓜湯:
[原料]赤小豆20~30 g,綠豆、白扁豆各30~50 g,冬瓜300~500 g,食鹽適量。
[制法]將冬瓜去皮,洗凈,切片;先取綠豆、赤小豆、白扁豆煮沸,納入冬瓜,煮至豆熟湯濃,略放食鹽調(diào)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利濕。適宜水痘瘙癢,皰液變黃,肢體沉重,納差食少等。
[服法]1劑/d,分2~3次,連服3~5日。
19.紫草粥:
[原料]紫草10~15 g,甘草5~10 g,大米60~100 g,白糖適量。
[制法]將紫草、甘草洗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再加入大米煮粥,待粥熟時調(diào)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涼血退疹,清熱解毒。適宜水痘瘙癢,伴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黃,口咽干燥等。法]1劑/d,分2~3次,連服3~5日。
20.菊花茉莉鮮雞湯:
[原料]菊花20~30 g,茉莉花5~8 g,雞湯1碗,調(diào)味品適量。
[制法]將菊花、茉莉花擇凈;將雞湯煮沸后,下調(diào)味品再煮沸,而后下菊花、茉莉花,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解毒。適宜水痘瘙癢,皰內(nèi)液體變黃,伴頭痛身熱,小便短黃等。
[服法]1荊/d,連服3~5日。
21.無花果菊花粥:
[原料]無花果8~10個,菊花6~10 g,大米80~100 g,白糖適量。
[制法]將無花果、菊花、大米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diào)入白糖,煮至粥熟即可,待溫服食;或?qū)Ⅴr無花果擇凈,切細,待粥熟時調(diào)入粥中,再煮一二沸亦可。
[功效]清熱解毒。適宜水痘瘙癢,皰內(nèi)水液變黃。伴口苦身熱。煩躁等。
[服法]1劑/d,分2~3次,連服3~5 日。
22.瘦肉軟飯:
[原料]瘦豬肉、瘦雞肉各z0~30 g,大米50~60 g,白糖或食鹽適量。
[制法]將瘦豬肉、瘦雞肉洗凈,切成細末備用,再將大米煮成軟飯,然后與瘦肉末和勻,隔水蒸透,加白糖或食鹽拌勻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益氣。適宜水痘恢復期。
[服法]劑/d,分2~3次,連服3~5日。
23.荷葉雙花粥:
[原料]鮮荷葉1張,荷花1朵,扁豆花5朵,大米80~100 g,白糖適量。
[制法]將鮮荷葉洗凈、切細;先取大米煮粥,待熟后調(diào)入白糖、荷葉、荷花及扁豆花,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利濕。適宜水痘瘙癢,皰內(nèi)水液變黃,伴頭痛身熱,小便短黃等。
[服法]1劑/d,分2~3次,連服3~5日。
24.山藥冬瓜皮湯:
[原料]山藥、冬瓜皮各20~30 g,白糖適量。
[制法]將山藥、冬瓜皮加入清水適量,共煮成湯,待熟時,調(diào)入白糖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健脾利濕。適宜水痘恢復期。
[服法]1劑/d,分2~3次,連服3~5日。
25.梅花綠豆粥:
[原料]臘梅花10~15 g,綠豆20~30 g,粳米30~60 g,冰糖適量。
[制法]先將臘梅花水煎取汁;綠豆、粳米共煮成粥,加入臘梅花汁、冰糖和勻,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解毒,透表養(yǎng)陰。適宜水痘重證。
[服法]1劑/d,分2~3次,連服3~5日。
26.苡米紅豆粥:
[原料]薏苡仁(苡米)30~50 g,赤小豆20~30 g,白糖適量。
[制法]將薏苡仁、赤小豆擇洗干凈,加入清水適量,共煮成粥,待粥熟時,調(diào)入白糖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健脾利濕。適宜水痘恢復期。
[服法]1劑/d,分2~3次服,連服3~5日。
27.綠豆苡米湯:
[原料]綠豆30~50 g,薏苡仁(苡米)50~60 g,白糖適量。
[制法]將綠豆、薏苡仁擇洗干凈,加入清水適量,共煮成湯,待熟時,調(diào)人白糖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健脾利濕。適宜水痘恢復期。
[服法]1劑/d,分2~3次,連服3~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