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被啪到深处gif动态图,妺妺窝人体色777777,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麻豆第一区mv免费观看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搜索

1 感染途徑

2 癥狀

3 檢查指標

4 治療

5 用藥

6 飲食

心臟驟停

? 英文名稱:sudden eardiac arrest,SCA

? 俗稱:陰陽離決,脫證

? 就診科室:內科,急診科,心血管內科

? 常見癥狀:心悸,胸悶,瞳孔散大

? 傳染性:不會傳染

? 患病部位:循環(huán)系統(tǒng)

? 遺傳性:不會遺傳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關疾病

感染途徑

? 遺傳因素

  心臟驟停不會遺傳。疾病可分為遺傳病和非遺傳病兩大類。遺傳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疾病,常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發(fā)病。由感染或傷害引起的則是非遺傳病。心臟驟停屬于非遺傳性疾病,病因如下:

  《2005年美國心臟學會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心臟驟停的常見原因總結為:①缺O(jiān)2。②低鉀血癥/高鉀血癥及其他的電解質異常。③低溫/體溫過高。④低血容量。⑤低血糖/高血糖。⑥藥物。⑦心包填塞。⑧肺栓塞。⑨冠狀血管栓塞。⑩氣胸,哮喘。

? 環(huán)境因素

  心臟驟停不是傳染病,不會傳染給其他人。傳染病是指傳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攜帶病原體,通過傳播途徑感染易感者的疾病。心臟驟停是非感染性疾病,無傳染源存在,自然沒有傳染之說。具體病因如下:

  《2005年美國心臟學會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心臟驟停的常見原因總結為:①缺O(jiān)2。②低鉀血癥/高鉀血癥及其他的電解質異常。③低溫/體溫過高。④低血容量。⑤低血糖/高血糖。⑥藥物。⑦心包填塞。⑧肺栓塞。⑨冠狀血管栓塞。⑩氣胸,哮喘。

癥狀

? 心悸,胸悶,瞳孔散大

  1.臨床表現:心臟驟停的臨床表現和經過取決于基礎病因。癥狀包括胸悶、胸痛、心悸、無力等,但無預告價值。發(fā)作前可能有其原發(fā)病的臨床表現。短陣心臟驟停常于幾秒或幾十秒內發(fā)作停止,心跳與呼吸重新出現,意識隨即恢復。

  1.1.驚厥是心臟驟停的最早出現的信號,一般在心臟停搏15秒以上,由于腦缺氧引起。

  1.2.昏迷 一般在心臟停搏30秒內出現。

  1.3.大動脈搏動消失:一般摸頸總動脈。

  1.4.心音消失。

  1.5.呼吸停止或喘息樣呼吸。

  1.6.瞳孔散大 在腦血流停止45秒鐘開始,約1分45秒擴大明顯。

  2.分類:根據心臟活動情況及心電圖表現,心臟驟停可分為3種類型:

  2.1.心室顫動 又稱室顫。心室肌發(fā)生極不規(guī)則的快速而又不協(xié)調的顫動;心電圖表現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態(tài)各異的顫動波,頻率為200~400次/分。若顫動波波幅高并且頻率快,較容易復律;若波幅低并且頻率慢,則復律可能性小,多為心臟停頓的先兆。

  2.2.心搏完全停止 又稱心搏停頓或心室停頓,心臟大多處于舒張狀態(tài),心肌張力低,心電圖呈等電位。

  2.3.心電機械分離 心電圖仍有低幅的心室復合波,但心臟并無有效的泵血功能,血壓及心音均測不到。心電圖示寬而畸形、振幅低的QRS-T波,頻率在每分鐘20~30次。心臟驟停的3種類型可相互轉化,但其后果均是心臟不能有效泵血,故均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

檢查指標及確診

? 檢查指標

  1.診斷:

  1.1.典型癥狀和體征:心源性猝死的癥狀在臨床上可分為4個時期。

  1.1.1.前驅期:多數病人在發(fā)生心臟驟停前數天或數周,出現心絞痛、心慌、氣促加重等非特異表現。

  1.1.2.發(fā)病期:典型癥狀為長時間的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導致的胸痛,呼吸困難,頭暈,甚至昏迷。

  1.1.3.心臟驟停期:心臟驟停發(fā)生后:

  突然心音消失、大動脈搏動消失;

  意識突然喪失或伴短暫全身性抽搐;

  呼吸呼吸斷續(xù)、呈嘆息樣或短促痙攣性呼吸,直至停止;

  皮膚蒼白或發(fā)紺;

  瞳孔散大。

  1.1.4.生物學死亡:4~6min內開始發(fā)生不可逆腦損害,隨后經數分鐘出現腦細胞和其他各器官系統(tǒng)的新陳代謝相繼停止,過渡到生物學死亡,整個機體出現不可逆變化。

  1.2.相關檢查:心臟驟停發(fā)生突然,緊急檢查是心電監(jiān)護或心電圖檢查。可以有三種表現。

  1.2.1.最常見為惡性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速或室顫)(VT/VF)。

  1.2.2.其次為緩慢性心律失?;蛐氖彝nD。

  1.2.3.較少見的為無脈性電活動(PEA),又稱電一機械分離。

  2.類型:心臟驟停時,心臟雖然喪失了有效泵血功能,但并非心電和心臟活動完全停止,根據心電圖特征及心臟活動情況,心臟驟??煞譃橐韵氯N類型。

  2.1.心室顫動:是最常見的類型,占80%-90%,復蘇成功率最高。

  2.2.心室靜止:多在心搏驟停3~5分鐘時出現,心室完全喪失了心電活動能力,心電圖上無QRS波群,呈一條直線或僅有心房波,室上性激動不能到達心室。

  2.3.電-機械分離:也稱無脈搏性電活動,心臟已無有效的機械功能,但仍保留節(jié)律性的心電活動。心電圖上有正?;驅挻蠡?、振幅較低的QRS波群,心電圖表現為間斷出現逐步增寬的QRS波群,頻率多為20~30次/分以下。多為嚴重心肌損傷的后果,復蘇較困難。

  3.鑒別診斷:

  3.1.中風: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心音與脈搏存在。

  3.2.單純性暈厥

  3.2.1.發(fā)作前多有誘因。

  3.2.2.有頭暈、惡心、上腹不適等前驅癥狀。

  3.2.3.發(fā)作時血壓下降,心率減慢或心音微弱。

  3.2.4.常發(fā)生于立位或坐位,很少發(fā)生于臥位。

  3.2.5.年青體弱女性多見。

  3.3.癲癇

  3.3.1.有癲癇發(fā)作史。

  3.3.2.發(fā)作時心音、脈搏存在,血壓可測到。

  3.3.3.易在夜間入睡后發(fā)作。

治療

? 一般治療

  1.心臟驟停的治療概要:

  心臟驟停應立即恢復有效的循環(huán)和呼吸功能。BLS是維持人體生命體征最基礎的救生方法和手段。ACLS是在基本生命支持的基礎上應用輔助設備等。重點是腦復蘇。中藥治療在初步救生見效后進行,不能口服者可改鼻飼。早期以灸療為先。

  2.心臟驟停的詳細治療:

  治療

  2.1.西醫(yī)治療

  治療原則:不管心臟驟停的原因如何,其處理原則大致相同,應立即恢復有效的循環(huán)和呼吸功能,防治并發(fā)癥和原發(fā)病。要爭分奪秒進行復蘇,不要等待,誰見誰上。

  2.1.1.基本生命支持(basie life support,BLS)

  BLS是維持人體生命體征最基礎的救生方法和手段。包含初級ABCD的步驟和方法,即呼吸道通暢(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心臟按壓(cardiae compresion)和電擊除顫(defibrillation)。基本生命支持是心肺復蘇中最為重要的核心內容。

  判斷患者意識是否喪失

  輕拍或輕搖患者肩部,高聲呼喊其姓名,如無反應,立即打急救電話或招呼他人協(xié)助搶救。

  放置患者于復蘇體位

  將患者仰臥于地面或木板等堅實平面,使頭、頸、軀干無扭曲。搶救者跪于患者右側肩部搶救。

  開放氣道

  仰頭抬頦法:搶救者左手小魚際部位放于患者前額,用力往下壓使頭后仰,右手的食指、中指將患者下巴抬起,避免后墜舌根貼近咽后壁堵塞氣道。

  頸部有外傷者可用雙手托頜法:雙手緊抓患者的下頜角,將下頜向上托起,不得將病人頭部后仰和左右轉動。

  如果托頜手法無法開放氣道,則應采用仰頭抬頰法,在CPR中維持有效氣道以保證通氣是最重要的。

  清除呼吸道異物

  如患者因嘔吐物、血液等異物堵塞呼吸道,應立即清除。

  手指清除法:搶救者用一手拇指和其他四指握住患者的舌和下頜后掰開患者口,另一手食指沿患者頰內側探入喉的舌根部,用鉤取動作將異物摳入口腔后取出。

  腹部猛壓法:搶救者跪于患者的大腿旁,以一手掌根頂住患者腹部正中線臍上2cm,另一只手直接放在第一只手背上,兩只手掌根一起向上向內猛壓人腹部,反復壓6~10次,直到異物排出氣道。

  胸部猛壓法:壓擠胸廓中下部6~10次至排出異物。主要用于妊娠后期或非常肥胖的成人或者嬰兒。

  口對口人工呼吸

  用眼看胸腹部有無呼吸起伏,用耳和面頰挨近患者的口、鼻,聽或感覺有無呼吸氣流,如無呼吸,立即口對口人工呼吸。

  搶救者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子,正常吸氣后張嘴,雙唇包繞封住患者的嘴外緣,用力向患者的口內持續(xù)吹氣1秒,吹氣后松開患者的鼻孔,待患者呼氣后,再接上述方法吹氣。

  深度應使胸部見到起伏。每分鐘8~10次。不必進行過度通氣.因為過度通氣會增加胸內壓力,減少心臟的靜脈回流,減少心搏出量,降低生存率。

  檢查脈搏

  搶救者用一只手保持患者頭部后仰的同時,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沿患者喉部滑向患者頸動脈。如有脈搏,患者只需要人工呼吸.每分鐘10~12次,每次呼吸都應超過1秒,并見到胸廓起伏,每2分鐘重復檢查脈搏;如無脈搏,應立即開始胸外心臟按壓。檢查脈搏的時間不應超過10秒。

  胸外心臟按壓

  搶救者雙臂伸直,手掌根部橫軸與胸骨長軸重合,置于患者胸骨下段。

  兩手掌根重疊,十指相扣、手心翹起,手指離開胸壁。

  搶救者雙肩位于雙手的正上方,兩臂伸直(肘關節(jié)伸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自身上半身的體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連續(xù)規(guī)則地進行按壓。

  使胸廓下陷4~5cm,然后放松,使胸部回到正常位置,放松后手掌不要離開胸壁。

  按壓時間與放松時間相等,反復進行,每分鐘按壓100次。

  無論一人或兩人進行搶教,按壓與人工呼吸之比均為30:2。即胸外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即一個心肺復蘇周期。

  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搶救者,應每2分鐘或5個周期CPR更換按壓者,以防因疲勞而降低按壓質量。更換應在5秒鐘內完成。

  患者心臟驟停的最初幾分鐘內,胸外按壓比人工呼吸更重要。在心跳驟停的初始,血液內氧仍在較高水平,心臟和腦的氧供主要因為血流受阻,而不是血液中的氧含量。胸外按壓可以提供血流,搶救者必須保證按壓有效,并盡可能減少中斷。

  電除顫

  心室顫動是心跳驟停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一旦發(fā)現為室顫或無脈性室速,應立即電除顫。除顫儀準備好之前,先進行胸外按壓,然后給予360J電擊1次并立即恢復CPR。5個周期的CPR后再檢查患者心律,切忌因檢查心律和脈搏而延誤重新CPR的時間。必要時進行另1次電擊。第2次及以后的電擊能量均為360J。

  如患者心跳驟停為心室停頓或無脈性電活動,則勿需電除顫,在胸外心臟按壓的同時反復給予腎上腺素-阿托品等藥物。若有條件,緩慢性心律失常施行臨時性人工心臟起搏。

  復蘇失敗,臨床死亡的標志為:①深度昏迷,無自主呼吸,腦干反射消失,瞳孔擴大并固定達15~30分鐘,對光反射消失,可診斷為腦死亡。②已進行心肺復蘇30分鐘以上,仍無心跳和呼吸。

  復蘇成功的標志為瞳孔由大變小,對光反射出現,恢復自主呼吸、意識和活動。同時皮膚色澤變紅,末梢循環(huán)改善,血壓接近正常。

  2.1.2.高級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S)

  ACLS是在基本生命支持(BLS)的基礎上應用輔助設備、特殊技術(高級氣道和循環(huán)支持、心電監(jiān)護裝置、藥物等)建立更有效的通氣和血液循環(huán)。

  氣管插管

  氣管插管可保證呼吸道通暢,吸入高濃度氧,便于吸痰,還可作為一種給藥途徑,不僅可準確控制潮氣量,還可避免胃內容物誤吸入肺。因此氣管插管被認為是心臟驟停時氣道管理的最佳選擇。操作時要求手法熟練,在30秒鐘內完成。插管成功后可連接自動呼吸機進行人工呼吸。

  胸外心臟按壓器

  徒手胸外心臟按壓體力消耗大,動作難以一致和準確,有條件可使用胸外心臟按壓器進行復蘇。

  胸內心臟擠壓

  有以下臨床指征時,可考慮開胸CPR:

  胸部穿透傷引起的心臟驟停;

  體溫過低、肺栓塞或心包壓塞;

  胸廓畸形,體外CPR無效;

  穿透性腹部損傷,病情惡化并發(fā)生心臟驟停。

  藥物復蘇治療

  靜脈通道的問題

  中心靜脈通路:2005年美國心臟學會(AHA)心肺復蘇指南及我國指南建議大多數復蘇不需建立中心靜脈通路。

  外周靜脈通路:給藥時峰值藥物濃度低、藥物循環(huán)時間長,但建立外周靜脈通路不需中斷CPR。成人經外周靜脈給復蘇藥物時推薦采用靜推的方式,立即推注20ml液體。抬高肢體10°-20°有利于藥物到達中心循環(huán)。或者選擇腰帶以上的上肢或頸外靜脈刺給藥,也有利于藥物到達中心循環(huán)。

  經骨(10)通路:液體復蘇、給藥、取血安全、有效的通路,適用于各年齡組。如果無法建立靜脈通路,急救者可考慮經骨通路。

  經氣管給藥:僅在不能建立靜脈和骨通路時使用,經氣管給藥的血藥濃度較同等劑量經靜脈給藥低。大多數藥物最佳的氣管給藥劑量大約是靜脈給藥劑量的2.0~2.5倍。

  藥物

  腎上腺素:用于電擊無效的室顫,即無脈性室速、心臟停搏、無脈性電活動。方法:每3~5min給lmg腎上腺素1次;如上述通路未開通,可氣管內給予2.0-2.5mg的腎上腺素。不提倡大劑量腎上腺素的用法。

  血管加壓素:首劑或第二劑腎上腺素可由血管加壓素40U替代。室顫或PEA時,使用腎上腺素加血管加壓素的生存率和自主循環(huán)恢復率無顯著差異;無收縮患者組,使用腎上腺素加血管加壓素,自主循環(huán)恢復增加。

  阿托品:用于心臟停搏及無脈性電活動。方法:阿托品1mg,靜脈注射。如果心臟停搏持續(xù)存在,可每3~5min重復1次(最大劑量為3劑或3mg)。

  胺碘酮:室顫或無脈性室速經CPR、1次電除顫和血管加壓藥物無效時,用胺碘酮300mg(或5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30ml靜脈注射或經骨通路給予,再次除顫。如仍無效可于10~15min后追加胺碘酮150mg(或2.5 mg/kg)。VF終止后,胺碘酮改維持量靜脈滴注:最初6小時以1mg/min速度給藥,隨后18h以0.5 mg/min速度給藥,第一個24h用藥總量應控制在2.0~2.2 g以內。第二個24h及以后的維持量酌情減量。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可作為胺碘酮的替代治療藥物,用于頑固性室速或室顫,初始劑量1.0~1.5mg/kg,靜脈注射,可酌情再給予0.5~0.75mg/kg的沖擊量1次,3~5min內靜脈注射。總量不超過3mg/kg(或不超過200~300mg/h)。

  鎂劑:僅用于尖端扭轉型室速(TDP),方法:1~2g硫酸鎂加入5%葡萄糖液10ml稀釋后靜脈注射(5~10min)。然后用1~2g硫酸鎂加入5%葡萄糖液50~100ml中緩慢靜脈滴注。

  總之,2005年指南和我國指南與以往不同之處在于:

  在復蘇期間,施救者應提供良好的胸外按壓(節(jié)律和深度),按壓后允許胸廓回復,單人或雙人CPR時按壓頻率均為100次/分,按壓/通氣比例均為為30:2。

  通氣時間大于1秒,不是2秒,且無須深吸氣。以看到胸廓有起伏為標準,避免造成過度通氣。

  電除顫由1組3次改為1次,除顫之后無須判斷,再行5個(”;PR后判斷循環(huán)一呼吸一意識。

  每5組CPR,大約2min。換人操作的時間間隔小于10s。

  若插管不熟練則可用球囊面罩輔助通氣,以免延誤救治最佳時機。

  傳統(tǒng)心肺復蘇提倡在心跳停止時間少于4min時可以進行胸前區(qū)捶擊,2005版心肺復蘇指南認為胸前區(qū)捶擊有潛在危險,不推薦應用。

  2.1.3.復蘇后生命支持

  復蘇后期的治療原則是改善因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多臟器功能衰竭引起的早期死亡和因腦損傷引起的晚期死亡。重點是腦復蘇。

  加強循環(huán)管理

  低血容量可影響腦功能的恢復,需盡量避免低血壓的發(fā)生。對危重患者通常需行肺動脈漂浮導管進行有創(chuàng)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如果心排血量和肺動脈楔壓都低,需補液后重新測量;如果肺動脈楔壓正常但仍持續(xù)存在低血壓和低血流灌注,則需要給予正性肌力藥物(多巴胺)、血管活性藥物(去甲腎上腺素)等。

  加強呼吸管理

  如患者無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不足,應進行機械通氣。如病人昏迷時間較長,可氣管切開插管,根據血氣分析結果調整通氣量。患者自主呼吸恢復而通氣不足時,可采用同步呼吸;如自主呼吸弱而快速,或發(fā)生呼吸拮抗,則可在適當使用肌肉松弛劑下實施控制呼吸。但過度通氣能引起顱靜脈和顱內壓增高,導致腦血流減少,加重腦缺血,所以,心臟驟停復蘇后,應維持正常碳酸血癥,避免常規(guī)過度通氣及高通氣。

  腦復蘇的處理

  低溫治療:體溫每增加1℃,大腦代謝率約增加8%。心肺復蘇后,體溫高于正常,使氧供/氧需失衡.不利于大腦功能的恢復。心臟驟停后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患者,應保持在稍低的體溫(33~34℃),能改善神經系統(tǒng)預后,而不會發(fā)生明顯的不良反應。常用的降溫方法是用一條降溫毯包裹軀干,另一條環(huán)繞盆腔和腿,再將冰塊置于病人腋窩和腹股溝,同時還用冰鹽水灌胃,在120分鐘內將體溫降至33℃。同時給予阿司匹林和皮下使用肝素防止栓塞。

  脫水治療:脫水治療是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和防治腦疝的主要措施。常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每次0.5~1.0g/kg,在30分鐘內靜滴,每6~8h可重復。呋塞米(速尿)可用于腦水腫合并有血容容增多、心力衰竭、肺水腫或腎衰竭者,每次20~100mg,靜脈注射。腎上腺糖皮質激素亦對防治腦水腫有益,常用地塞米松,每次10mg靜注,每6~8小時1次,一般用3~5日。25%白蛋白有助于避免或減輕滲透性利尿導致的“反跳現象”。脫水過程中應注意防止過度脫水,以免造戚血容量不足,血壓降低。

  控制抽搐:應用冬眠藥物控制缺氧性腦損害引起的四肢抽搐以及降溫過程的寒戰(zhàn)反應。但無需預防性應用抗驚厥藥物。可選用二氫麥角堿0.6mg、異丙嗪50mg稀釋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ml內靜脈滴注;亦可用地西泮10mg靜脈注射,必要時可重復應用,注意靜脈注射速度不宜過快,否則可引起喉頭痙攣或肌肉松弛、舌根后墜而妨礙呼吸。

  用鈣抗劑(尼奠地平等)解除腦血管痙攣,促進腦血流灌注,抗凝以疏通微循環(huán)。

  高壓氧治療:通過增加血氧含量及彌散.提高腦組織氧分壓,改善腦缺氧,降低顱內壓。有條件者應早期應用。

  防治急性腎衰竭

  復蘇后應導尿,測量每小時尿量,記錄出入水量。如每小時尿量小于30ml,需鑒別腎性或腎前性少尿。若注射呋塞米后仍然無尿或少尿,則提示急性腎衰竭,應按急性腎衰竭處理。小劑量多巴胺(1~3μg/kg.min)并不能改善內臟血流或提供特殊腎臟保護作用,在急性少尿性腎衰時不再提倡使用。腎毒性藥物或經腎臟排泄的藥物應慎重使用,恰當監(jiān)測、調整。

  加強護理和營養(yǎng)

  在病人清醒前,應按昏迷病人進行護理,體位側臥,抬高頭部約30°以減輕顱內壓。搞好口腔護理和氣管插管導管或氣管切開的護理。注意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加強營養(yǎng),一旦腸蠕動恢復,可經胃管飼食。一般每日總熱量應達209kJ/kg。

  對于所有心臟驟停經心肺復蘇后成活者,須作進一步檢查以明確其病因及誘因,對心肌缺血者給予抗心肌缺血藥物或介入治療(包括PCTA、冠脈搭橋術等)。電生理不穩(wěn)定者可行有關心電生理方面的檢查,了解可誘發(fā)的心律失常類型并給予相應抗心律失常治療,并指導手術治療(包括冠脈旁路移植術、射頻消融術、室壁瘤切除術等)。新一代推出的體內埋藏式心臟轉變復顫器,既按需除顫,又按需自動起搏,可降低心臟驟停發(fā)生率。

  總之,合理的綜合應用上述各項措施,可使心臟驟停的發(fā)生減少,心肺復蘇的成功率進一步得到提高。

  2.2.中醫(yī)治療

  2.2.1.中醫(yī)辨證治療

  中藥治療在初步救生見效后進行,不能口服者可改鼻飼。

  心陽暴脫證

  證候特點

  顏面青暗,神志淡漠,意識模糊,乃至昏迷,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喉中痰鳴,氣少息促,舌淡苔白,脈微欲絕。

  治法方藥

  溫陽、益氣、固脫。獨參湯(《景岳全書》)或參附湯(《正體類要》)。

  人參15g制附子(先煎)10g

  2.2.1.2.陰竭氣脫證

  證候特點

  面色灰白,身熱煩躁,汗出如油,嗜睡昏迷,四肢厥逆,尿少色黃,舌淡苔少,脈細弱數。

  治法方藥

  養(yǎng)陰、益氣固脫。固陰煎(《景岳全書》)加減。

  人參9 g熟地9g五昧子3g黃精15g龍骨30g牡蠣30g 黃芪30g 麥冬15g

  陰陽俱脫證

  癥候特點

  神志昏迷,瞳孔散大,喉中痰鳴,氣少息促,汗出如油,二便失禁,舌質淡胖,脈微欲絕。

  治發(fā)方藥

  補陽救陰。四逆湯(《傷寒論》)合生脈散(《內外傷辯惑論》)加減。

  制附片5-10g 干姜6-9g 炙甘草6g人參10g麥冬15g 五味子6g 肉桂(后下)5g

  2.2.2.中成藥

  參麥注射液

  適應證適用于氣陰兩虛證。

  用法用量

  10~20ml加入50%葡萄糖20ml靜脈注射。每隔15~30min 1次,連續(xù)3~5次,血壓回升或穩(wěn)定后再以參麥注射液50ml~100ml加入l0%葡萄糖250~500ml中靜脈滴注。

  參附注射液

  適應證陽氣欲脫證。

  用法用量

  10~30ml加入50%葡萄糖40ml中靜脈注射2次后,再以40~80ml加入10%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靜脈滴注,必要時可重復。

  2.2.3.針灸治療

  灸療氣海穴。早期以灸療為先。灸火之力以充實氣海,能急挽欲絕之元陽。陽回之后,以人參大補真元;亦可針刺人中加十宣,或百會加涌泉穴等,采用較強刺激手法。

  臨床治療思維

  心臟驟停診斷一旦明確,必須當機立斷進行復蘇術,以免延誤搶救時機。

  停跳時間長,復蘇以及復蘇后的處理,現代醫(yī)學尚有困難,但其方法尚肯定,亦較可靠,可首先采用。

  不少成功例子提示,復蘇后加用中藥比單一的中或西處理效果會更好,但必須保證給藥途徑,如肛管給中藥、鼻飼中藥、靜脈滴注中藥注射液、艾灸、針灸等。

  對于非心臟性所致的屬意外驟停的患者,如觸電、溺水等,心肺復蘇術必須堅持較長時間方可奏效。不要被“停跳8~10分鐘大腦損傷不可逆”的所謂“臨界時限”影響,輕易放棄搶救。

用藥

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高血壓、器質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洋地黃中毒、外傷性及出血性休克、心源性哮喘等患者禁用;必須應用本品時應慎用;必須應用本品時應慎用;老年人對擬交感神經藥敏感,必須應用本品時宜慎重。

飲食

? 飲食保健

心臟驟停的飲食 

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吸煙、飲酒、高齡等都是常見的心源性猝死危險因素。心臟,是血液循環(huán)的中樞??傮w上說,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表現在個體時候,它又是很脆弱的。   

當你青春年少時,心臟充滿活力,似乎很少在意它會出現什么問題。步入中老年,許多壓力直接沖向心臟。胸悶、心慌、絞痛等癥狀常常不約而至。于是,人們開始考慮如何為心臟減負。   

要真正預防心臟病,最關鍵的還是要從年輕時就培養(yǎng)自我保健意識。有關資料顯示,在40歲時開始預防,可以使冠心病的發(fā)病率減少50‰如何呵護好你的心臟呢?   

控制情緒。少些激動,多些平和,好怒者心易衰。大喜大悲,都將直接觸動心臟。   

選擇膳食,少酒戒煙。煙酒過量,必是心臟一大殺手。要多吃一些利于軟化血管的清淡食物。   

適當鍛煉。掌握好運動量,既能達到活動的目的,又不可過累。多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鮮空氣,讓心胸舒展開闊。   

充分休息。遠離噪音過大的環(huán)境。不要參與刺激過強的游戲。日常要有心靜時,進而得以放松身心。   

兼顧防治。有病早治,無病早防。定期體檢,及時了解心臟狀況,積極控制血壓與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