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苓赤小豆粥:
[原料]茯苓12~25 g,豬苓10~20 g,赤小豆15~30 g,大棗5~10枚,粳米50~100 g。
[制法]先將大棗去核備用。再將赤小豆用冷水浸泡半日后,與茯苓、豬苓、大棗、粳米一同煮為粥。
[功效]益氣健脾,利水消腫。適宜脾虛濕困,癥見肢體浮腫,按之凹陷難起,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胸悶腹脹,食欲減退,大便溏薄,小便短少,四肢欠溫等。
[服法]1劑/d,分早、晚餐溫熱服食,連服3~5周。
2.蓮桃雞肉西瓜盅:
[原料]蓮子、核桃各20~30 g,西瓜1個,火腿30~50 g,雞肉40~50 g,薏苡仁10~20 g,冰糖25~50 g,蔥花、味精各適量。
[制法]將蓮子用清水發(fā)開;核桃去殼取仁;雞肉洗凈,切絲備用。將西瓜洗凈,從上端1/3處切下,挖出瓜瓤,然后納入蓮子、核桃仁、雞肉絲、冰糖、食鹽、蔥花、味精等,充分拌勻,再將瓜蓋蓋上,放蒸鍋中蒸熟即可。
[功效]健脾益腎,利水消腫。適宜脾腎氣虛,水濕泛濫,癥見下肢浮腫,按之沒指,面色咣白,神疲畏寒,四肢不溫,食欲減退等。
[服法]1~2劑/周。連服3~5周。
3.赤白根豆粥:
[原料]鮮白茅根、粳米、赤小豆各100~200 g,冰糖適量。
[制法]先將鮮白茅根擇洗干凈,加水適量煎煮,去渣取汁,加入粳米、赤小豆,一同煮成稀粥,待粥熟時,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益氣健脾,利水消腫。適宜脾虛濕困,癥見肢體浮腫,按之凹陷難起,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胸悶腹脹,食欲減退,大便溏薄,小便短少,四肢欠溫等。
[服法]1劑/d,分早、晚餐溫熱服食,連服3~5周。
4.香菇冬瓜降脂雞:
[原料]香菇、冬瓜各20~30 g,紅薯粉條60~80 g,雞肉40~50 g,薏苡仁10~20 g,蔥花、姜末、花椒、蒜末、料酒、食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將香菇用清水發(fā)開;冬瓜去皮,洗凈,切塊;雞肉洗凈,切絲備用。將香菇、冬瓜塊、雞肉絲、薏苡仁一同放入湯鍋中。加清水適量,并加入姜末、花椒、蒜末、料酒等,文火燉至爛熟后,下紅薯粉條,煮熟,加入蔥花、食鹽、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水,降脂化濕。適宜腎病血脂高而小便短少者。
[服法]1~2劑/周。連服3~5周。
5.輕身冬瓜粥:
[原料]冬瓜50~100 g,鮮白茅根、粳米各100~200 g。冰糖適量。
[制法]先將冬瓜皮用刀刮后洗凈,不要把皮削掉,切成小塊備用。將鮮白茅根擇洗干凈,加水適量煎煮,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沸后,下冬瓜塊,一同煮至粥熟時,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健脾利水,降脂化濕。適宜腎病血脂高而小便短少者。
[服法]1劑/d,分早、晚餐服食,連服3~5周。
6.蒜頭花生湯:
[原料]花生100~150 g,大蒜頭30~50 g,食鹽、昧精各適量。
[制法]將花生洗凈;大蒜頭去衣,洗凈,一齊放入沙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煲至花生爛熟,加入食鹽、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濕,退腫解毒。適宜脾虛濕盛,癥見肢體浮腫,按之凹陷難起,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胸悶腹脹,食欲減退,大便溏薄,小便短少,四肢欠溫等。
[服法]連湯帶渣分次服食。
7.山藥扁豆芡實湯:
[原料]白扁豆10~15 g,山藥、芡實各12~25 g,蓮子10~20 g,白糖少許。
[制法]將以4味共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燉熟后,調入白糖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補腎,祛濕消腫,收攝蛋白質。適宜脾腎陽虛,癥見蛋白尿經久不消,伴下肢浮腫,按之沒指,面色咣白,神疲畏寒,四肢不溫,食欲減退等。
[服法]1劑/d,分2次服,連用5劑為1個療程。
8.清熱利濕西瓜盅:
[原料]雞肉80~125 g,瘦豬肉85~125 g,冬瓜100~200 g,西瓜1個,冰糖、蔥花、姜末、食鹽、味精各少許。
[制法]將冬瓜洗凈,去皮,切成小塊;雞肉、瘦豬肉洗凈,切塊備用。將西瓜洗凈,從上端1/3處切下,挖出瓜瓤,然后納入雞肉塊、瘦豬肉塊、冬瓜塊、冰糖、食鹽、蔥花、姜末、味精等,充分拌勻,并添水適量,再將瓜蓋蓋上,放蒸鍋中蒸熟即可。
[功效]清熱利濕消腫。適宜濕熱內蘊,癥見下肢浮腫,面色虛腫,神疲乏力,四肢軟弱,食欲減退等。
[服法]1~2劑/周。連用3~5周。
9.小炒降脂香菇菜:
[原料]冬瓜100~200 g,香菇30~50 g,瘦豬肉85~125 g,蔥花、姜末、食鹽、味精各少許。
[制法]將冬瓜洗凈,去皮,切成小方塊;瘦豬肉洗凈,切絲;香菇用水發(fā)開(水留用),去蒂柄,洗凈,切絲備用。將鍋中放植物油適量,燒熱后,放入蔥花、姜末爆香,然后下冬瓜塊、香菇絲、豬肉絲和泡香菇的水,燜燒數分鐘,待熟時調入食鹽、味精等,翻炒幾下即可。
[功效]利水滲濕,消腫降脂。適宜腎病血脂高而小便短少者。
[服法]1~2劑/周。連用3~5周。
10.澤瀉山楂降脂粥:
[原料]澤瀉5~10g,山楂15~30g,粳米50~100g,冰糖適量。
[制法]先將澤瀉、山楂水煎,去渣取汁備用。再將粳米淘洗干凈,加水適量煮沸后,轉文火煮至粥熟時,調入澤瀉山楂汁和冰糖,再煮一二沸即可。
[功效]健脾消積,降脂化濕。適宜腎病血脂高,癥見小便短少,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肢體困重,大便不實者。
[服法]1劑/d,分早、晚餐服食,連服3~5周。
11.竹筍香菇爆雞?。?/p>
[原料]竹筍10~25 g,黃瓜80~120 g,香菇30~50 g,雞脯肉30~50 g,雞蛋1枚,蔥花、姜末、胡荽、食鹽、味精、生粉、黃酒、麻油各適量。
[制法]將竹筍、黃瓜洗凈,切片;雞脯肉洗凈,切丁;香菇用水發(fā)開(水留用),去蒂柄,洗凈,切絲;雞蛋去殼,留取蛋清;胡荽切段備用。將雞脯肉用食鹽、味精略腌,再放蛋清、生粉勾芡;鍋中放植物油適量,燒至五成熱時,放雞丁,用炒勺劃散,撈出,瀝去油;用雞湯、食鹽、味精、黃酒對成汁水;鍋內放豬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蔥花、姜末筍片煽炒,再下黃瓜片、雞丁、胡荽,烹入用雞湯、食鹽、味精、黃酒對成的汁水,顛翻幾下,澆上麻油即可。
[功效]清熱滲濕,降低血脂。適宜腎病血脂高,癥見小便短少,頭暈目眩,肢體困重者。
[服法]1~2劑/周。趁熱服食,連用3~5周。
12.山藥鮮藕燜草魚:
[原料]山藥30~50g,鮮藕120~150 g,草魚1尾(200~250 g),蔥花、姜末、胡荽、花椒、料酒、醬油、米醋、淀粉、食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將山藥、鮮藕洗凈,去皮,切丁;草魚去鱗及內雜,洗凈,切塊;將草魚塊置熱油鍋中煎至金黃色后,放入山藥片、藕片、蔥花、姜末、胡荽、花椒、料酒、醬油、米醋和清水適量,文火燜熟后,加入淀粉、食鹽、味精等,翻炒片刻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開胃醒脾。適宜腎病血脂高,癥見小便短少,頭暈目眩,肢體困重者。
[服法]1~2劑/周。趁熱服食,連用3~5周。
13.桃紅生姜豆腐湯:
[原料]桃仁5~10 g,紅花3~5 g,生姜2~3片,豆腐300~500 g,紅糖適量。
[制法]將桃仁、紅花水煎取汁;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沸后,下生姜及藥汁,再煮沸,下豆腐塊,待煮熟時,加入紅糖調味即可。
[功效]益氣活血,通絡止痛。適宜腎病血脂高,癥見小便短少,或伴腹痛、腰痛、肢體疼痛。痛如針刺,或合并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者。
[服法]1劑/d,早、晚分服,連用3~5周。
14.陳皮青皮降脂鴨:
[原料]陳皮30~50 g,青皮120~150 g,青鴨1只(750~1000 g),奶粉、雞湯、胡椒粉、料酒、醬油各適量。
[制法]將陳皮、青皮洗凈,切絲;將鴨宰殺并去毛雜,洗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稍煮爛后取出,待涼后,拆去鴨骨;將拆骨鴨胸脯肉朝上,放在搪瓷盆內,再將燉鴨的原湯加適量奶粉、雞湯煮沸,摻人料酒、醬油、胡椒粉,攪勻倒入搪瓷盆內,然后將陳皮青皮絲放在拆骨鴨上,上籠蒸30分鐘即可。
[功效]健脾開胃,利濕降脂。適宜腎病血脂高。癥見小便短少,食欲不振,肢體困重,大便溏薄者。
[服法]1~2劑/周。趁熱食肉喝湯,連用3~5周。
15.金山楂餅:
[原料]雞內金5~10 g,山楂3~5 g,小麥面30~50 g,食鹽、植物油各適最。
[制法]將雞內金、山楂一同研為細末,摻入小麥面,加清水適量,再加入食鹽,調勻成稀糊狀備用。鍋中放植物油適量滑鍋后,放入雞內金山楂面糊,攤勻,煎至兩面成金黃色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消積去膩。適宜腎病血脂升高,食欲不振,肢體乏力者。
[服法]1劑/d,作午餐或晚餐服食,連用3-5周。
16.降脂雙苓雞:
[原料]茯苓、豬苓各30~50 g,澤瀉5~10 g,母雞1只(750~1000 g),蔥花、姜末、花椒、食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將茯苓、豬苓、澤瀉擇洗干凈,用布包好;母雞宰殺并去毛雜,洗凈;將藥包置于雞腹中,扎緊,放入沙鍋中,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轉文火煮至雞肉熟后,去藥包,詞人蔥花、姜末、花椒、食鹽、味精等,再煮一二沸即可。
[功效]清熱利濕降脂。適宜腎病,癥見血脂升高,頭暈目眩,肢體困重,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者。
[服法]1~2劑/d,趁熱食雞肉喝湯,連用3~5周。
17.黑豆紅木飲:
[原料]黑豆30~50 g,紅花3~5 g,蘇木5~10 g,紅糖適量。
[制法]將黑豆炒熟研末,加蘇木、紅花一同水煎取汁,加入紅糖調味即可。
[功效]行氣活血,通絡止痛。適宜腎病血脂高,癥見小便短少,或伴腹痛、腰痛、肢體疼痛,痛如針刺者。
[服法]1劑/d,連用3~5周。
18.當歸首烏雞:
[原料]當歸、何首烏各30~50 g,香菇5~10 g,公雞1只(750~1000 g),蔥花、姜末、花椒、食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將公雞宰殺并去毛雜,洗凈;當歸、何首烏研末,用布包好,將藥包置于雞腹中,扎緊,放入沙鍋中,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轉文火煮至雞肉熟后,去藥包,調入蔥花、姜末、花椒、食鹽、味精等,再煮一二沸即可。
[功效]補肝腎,降血脂。適宜腎病,癥見血脂升高,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小便短少,大便秘結者。
[服法]1~2劑/周。趁熱食雞肉喝湯,連用3~5周。
19.決明子青椒炒茄子:
[原料]決明子10~20 g,青辣椒1個,茄子100~120 g,蔥花、姜末、醬油、食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將決明子用小火炒至微有香味時取出,加水濃煎取汁;茄子去柄,洗凈,剖開切塊,在茄子背上用刀斜劃成菱形;辣椒洗凈,切丁備用。鍋中放植物油,燒至八成熱后,放入茄子,煎至兩面成黃色,待熟后,下辣椒丁、蔥花、姜末、醬油、食鹽、味精,翻炒片刻,然后烹入決明子汁,翻炒均勻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明目通便,降脂降壓,擴張血管。適宜腎病,癥見血脂升高,血壓升高,頭暈目眩,視物模糊,小便短少,大便秘結者。
[服法]1劑/周。作午餐或晚餐佐餐服食,連用3~5周。
20.山藥香菇青椒肉絲:
[原料]山藥30~50 g,香菇10~20 g,青辣椒1個,瘦豬肉120~150 g,蔥花、姜末、醬油、食鹽、味精、淀粉、料酒、麻油各適量。
[制法]將山藥去皮,洗凈,切絲;香菇、青辣椒分別洗凈,切絲備用。將豬瘦肉洗凈,切絲,用淀粉、醬油、料酒拌勻;鍋中放植物油,燒至七八成熱時,用蔥花、姜末爆香,下豬肉炒至變色,然后下山藥絲、香菇絲、青辣椒絲,炒熟后,淋上麻油,加食鹽、味精,翻炒均勻即可。
[功效]益氣活血,降脂祛膩。適宜腎病,癥見血脂升高,肢體困重,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者。
[服法]1劑/周。作午餐或晚餐佐餐服食,連用3~5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