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被啪到深处gif动态图,妺妺窝人体色777777,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麻豆第一区mv免费观看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搜索

1 感染途徑

2 癥狀

3 檢查指標

4 治療

5 用藥

6 飲食

三叉神經痛

? 英文名稱:trigeminal neuralgia

? 俗稱

? 就診科室:內科,外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 常見癥狀:面痛,閃電樣痛

? 傳染性:不會傳染

? 患病部位:神經系統(tǒng)

? 遺傳性:不會遺傳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關疾病

醫(yī)生說
視頻

三叉神經痛和牙痛怎樣區(qū)別?

三叉神經痛有1/3表現為牙痛,表現為上齒槽和下齒槽牙疼痛,尤其還遷延至下頜關節(jié),病人往往疼痛描述不精準,這種情況下可能首先會看牙科。"廣東省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張勇主任告訴我們,區(qū)別三叉神經痛和牙痛,主要看這5點:1、通過喝冷熱水判斷。如果是齲齒或牙周方面的疾病,喝冷水和熱水會加重疼痛;而三叉神經痛對冷水熱水的刺激并不敏感。2、通過疼痛時間段判斷。三叉神經痛是短暫的、反復發(fā)作;牙痛則是持續(xù)性的。3、牙痛往往伴有牙周炎癥的表現,三叉神經痛則沒有炎癥表現。4、通過疼痛傳導判斷。三叉神經痛會從牙周疼痛向面部、唇部、下頜等部位的皮膚擴散,而牙痛往往只局限在牙齒、牙周部位。5、通過藥物判斷??R西平對緩解三叉神經痛十分有效,對于治療牙痛則無效。

球囊壓迫治療三叉神經痛有哪些優(yōu)勢?

球囊壓迫手術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不用開顱、創(chuàng)口極小、出血量極少、病人損傷小,副作用輕且并發(fā)癥少等,適用于血管壓迫不明顯、患者身體條件差、年齡偏大、或患者本身懼怕手術等情況,整個過程僅需二十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

生活中如何預防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發(fā)作頻繁,往往會讓人難以忍受,為了減少這種疾病帶來的疼痛,廣東省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張勇主任建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幾點:1、飲食清淡,盡量避免易上火的食物,例如油炸食品、辛辣食品等;2、生活規(guī)律,養(yǎng)成早起早睡的良好習慣;3、重視顏面部的炎癥治療,例如牙齒、牙周疾病要及時就醫(yī),牙周慢性炎癥也會誘發(fā)三叉神經痛。

感染途徑

? 遺傳因素

  三叉神經痛不會遺傳。疾病可分為遺傳病和非遺傳病兩大類。遺傳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疾病,常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發(fā)病。由感染或傷害引起的則是非遺傳病。三叉神經痛屬于非遺傳性疾病,病因如下:

  就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至今尚無明確的定論,各學說均無法解釋其臨床癥狀。目前為大家所支持的是三叉神經微血管壓迫導致神經脫髓鞘學說及癲癇樣神經痛學說。氣候變化是三叉神經痛的易發(fā)因素,或被風吹著,或是乍熱乍寒,都可使疼痛加劇。過冷過熱,或是刺激性的食物也會成為三叉神經痛的誘因,這些食物都能引起腦血管擴張,刺激神經引起疼痛。越怕頭痛頭越痛,精神刺激是誘發(fā)三叉神經疼痛的重要因素。若缺乏維生素B1會引起乳酸堆積侵入腦部,毒化中樞神經系統(tǒng),使腦組織消耗氧的能力減弱,以至引起暫時性的痙攣。

? 環(huán)境因素

  三叉神經痛不是傳染病,不會傳染給其他人。傳染病是指傳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攜帶病原體,通過傳播途徑感染易感者的疾病。三叉神經痛是非感染性疾病,無傳染源存在,自然沒有傳染之說。具體病因如下:

  就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至今尚無明確的定論,各學說均無法解釋其臨床癥狀。目前為大家所支持的是三叉神經微血管壓迫導致神經脫髓鞘學說及癲癇樣神經痛學說。氣候變化是三叉神經痛的易發(fā)因素,或被風吹著,或是乍熱乍寒,都可使疼痛加劇。過冷過熱,或是刺激性的食物也會成為三叉神經痛的誘因,這些食物都能引起腦血管擴張,刺激神經引起疼痛。越怕頭痛頭越痛,精神刺激是誘發(fā)三叉神經疼痛的重要因素。若缺乏維生素B1會引起乳酸堆積侵入腦部,毒化中樞神經系統(tǒng),使腦組織消耗氧的能力減弱,以至引起暫時性的痙攣。

癥狀

? 面痛,閃電樣痛

  臨床表現

  患者突發(fā)性面頰、上下頜及舌部閃電式的反復發(fā)作性劇痛。多見于老年人,多于50歲以上起病,女性多于男性,是男性的2~3倍,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qū)的疼痛,并有如下特征:

  1.疼痛呈短暫、重復性劇痛爆發(fā):

  患者常描述疼痛為閃電樣、電灼樣、針刺樣、刀割樣或撕裂樣疼痛,并用一個特征樣動作——握緊的拳頭突然打開,來表現疼痛的發(fā)生和擴展,

  2.疼痛呈局限性:

  2.1.多為一側性,且右側多見。疼痛多由某一支開始,可逐漸擴散到兩支或三支受累。單支疼痛以第三支最多見,第二支次之,第一支最少見。兩支同時疼痛的,以第二、三支同時發(fā)生者最多見。同時影響三支者甚少見。

  2.2.少數兩側面部疼痛者多為一側先發(fā),或一側疼痛較重,經治療疼痛消失后,對側隨之加重。

  3.疼痛常有“扳機點”:

  即在痛側三叉神經分布區(qū)內某一處,如嘴唇、口角、鼻翼、頰部、牙齒、牙齦、舌前等部位特別敏感,稍加觸動就會引發(fā)疼痛,這些敏感區(qū)稱為“扳機點”。

  4.疼痛發(fā)作常無預兆:

  驟然發(fā)作。

  5.可在無明顯誘因情況下發(fā)生:

  但也經常被非疼痛性觸覺所激發(fā),如咀嚼、呵欠、說話(第三支),洗臉、刷牙、觸摸(第二支),梳頭(第一支),甚至微風迎面而激發(fā)疼痛。所以,很多病人因此而不敢洗臉、刷牙、吃東西,導致口腔、面部衛(wèi)生狀態(tài)極差,全身營養(yǎng)不良,局部皮膚粗糙,甚至局部肌肉萎縮。有的患者因怕觸發(fā)疼痛而保持某一個姿勢不動。

  6.病程:

  可呈周期性,每次發(fā)作期為數日、數周或數月,緩解期數日或數年。病程越長,發(fā)作愈頻繁病情愈嚴重,一般不會自愈。神經系統(tǒng)檢查通常無陽性體征。

  7.少見:

  夜間疼痛發(fā)作,病人往往可以安靜入睡,這是急性發(fā)作性疼痛的特點,它有別于其他慢性疼痛的疾病。

  8.麻醉止痛藥:

  對疼痛的緩解往往無效,病人少有麻醉成癮者,但往往無法忍耐疼痛而想自殺。

  9.三叉神經痛:

  臨床上除表現有劇烈疼痛外,還可伴有面部潮紅、結膜充血、流淚、流誕等表現。

  小腦腦橋角區(qū)腫瘤所致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患者還可有后組腦神經功能異常、小腦功能障礙、視盤水腫等體征,而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患者神經系統(tǒng)檢查多無異常發(fā)現。

檢查指標及確診

? 檢查指標

  1.診斷:

  輔助檢查

  1.1.體格檢查無三叉神經損害表現,多年病史者可因疼痛時反復摩擦面部,出現患側面部輕度感覺減退、皮膚粗糙,色素沉著等。

  1.2.顱腦CT、MRI檢查:可發(fā)現顱腦腫瘤、炎癥等。炎癥是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常見病因,在腫瘤中腦橋小腦角腫瘤占多數,其中膽脂腫瘤占首位,炎癥是指腦橋小腦角的蛛網膜炎。

  1.3.腦干三叉神經誘發(fā)電位(HTEP):三叉神經病變者BTEP有異常變化,且周圍神經病變和中樞神經病變BTEP表現各異,故可用其作為一種新的可靠的評價三叉神經功能的電生理方法。

  2.鑒別診斷:

  2.1.牙痛及鼻旁竇炎

  為局限性鈍痛,持續(xù)時間較長,不因外來因素而加劇或誘發(fā),局部疼痛及局限性病變可資鑒別。

  2.2.偏頭痛青年女性少見,發(fā)作前有閃光、暗點等先兆,常有惡心、嘔吐,疼痛性質為搏動性痛、跳痛或脹痛,持續(xù)數小時至2日,直立位時疼痛加劇,部分患者腦電圖可出現輕度異常。麥角胺治療有效。

  2.3.蝶腭神經痛

  是一種較少見的面部神經痛,亦呈刀割樣、燒灼樣或鉆樣疼痛,持續(xù)時間長,分布于鼻根后方、顴部、上頜、上腭及牙齦部,常累及同側眼眶,疼痛向額、顳、枕和耳部等處放散,無扳機點。發(fā)作時病側鼻黏膜充血、鼻塞、流淚,每日可發(fā)作數次至數十次,每次持續(xù)數分鐘至數小時。做蝶腭神經節(jié)封閉有效。

  2.4.叢集性頭痛

  以壯年及中年男性多見,為跳痛、燒灼樣痛,多于夜間發(fā)作,持續(xù)0.5~1h,可伴有球結膜充血、流淚、鼻塞??菇M織胺藥有效。

  2.5.三又神經炎

  可因流感、上額竇炎、酒精中毒。

  2.6.舌咽神經痛

  是局限于舌咽神經分布區(qū)的發(fā)作性劇痛,性質與三叉神經痛相似,位于扁桃體、舌根、咽及耳道深部,每次持續(xù)數秒至數分鐘,吞咽、講話、哈欠、咳嗽常可誘發(fā)。檢查咽喉、舌根和扁桃體窩可有疼痛觸發(fā)點,丁卡因涂于患側扁桃體和咽部可暫時阻止發(fā)作。

  2.7.多發(fā)性硬化、延髓空洞癥、原發(fā)性或轉移性顱底腫瘤

  可出現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表現面部持續(xù)疼痛和感覺減退,角膜反射遲鈍等,常合并其他腦神經麻痹。

  2.8.非典型面痛疼痛部位模糊不定、深在或彌散,不易定位,主要位于一側下面部,也可為雙側,無觸痛點。情緒是惟一使疼痛加重因素,見于抑郁癥、疑病及人格障礙的患者。治療可用三環(huán)類藥口服,苯妥英鈉也可有效。

  2.9.顳頷關節(jié)病

  主要在咀嚼時出現疼痛,顳頜關節(jié)有局部壓痛。

  2.10.牙痛

  本病易誤診為牙痛,有的患者拔牙后仍疼痛不止才確診。牙痛通常為持續(xù)性鈍痛,局限于牙齦部,可因進食冷、熱、酸食物加劇,X線檢查有助于鑒別。

  2.11.鼻咽癌

  鼻咽癌常有展神經麻痹、鼻出血和耳鳴等表現,顱底位x線片可發(fā)現骨質破壞,CT可清晰顯示腫瘤大小及其附近骨質腫塊活檢可確診腫瘤性質。而皰疹病毒感染后的三叉神經痛,可見皰疹后遺留的瘢痕。

治療

? 一般治療

  三叉神經痛的治療概要:

  三叉神經痛中特發(fā)性三叉神經痛首選藥物治療,抗癲癇藥治療有效。維生素B12每日500~1 000μg,肌肉注射等其他治療。封閉治療、經皮三叉神經節(jié)后射頻電凝療法、三叉神經周圍支撕脫術、三叉神經根減壓術、顱后窩開顱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及感覺根切斷術、立體定向照射術。還可通過手術來治療。


  三叉神經痛的詳細治療:

    治療: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治療主要針對病因,切除原發(fā)病灶,疼痛的處理與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相同,但效果較差。

  1.藥物治療:特發(fā)性三叉神經痛首選藥物治療,抗癲癇藥治療有效。

  1.1.抗癲癇藥物:①卡馬西平。常為首選,起始劑量為0.1g,口服,3次/d;常用劑量0.6g/d,最大劑量為1.0g,/d;疼痛停止后逐漸減量,采用最小有效維持0.6—0.8g/d,有效率約70%,孕婦忌用;不良反應有頭暈、嗜睡、口干、惡心、消化不良、行走不穩(wěn)等,但多于數日后消失;偶出現皮疹、白細胞減少,需停藥;曾有發(fā)生共濟失調、復視、再生障礙性貧血、肝功能障礙等報道,需立即停藥。②苯妥英鈉。0.1g口服,3次/d,如無效可每日增加0.05g,數日后加至0.6g/d;卡馬西平或苯妥英鈉單藥治療無效者兩藥合用可能有效。③氯硝西泮。6—8mg/d口服,40%~50%的病例能完全控制,25%明顯緩解;不良反應有嗜睡和步態(tài)不穩(wěn),老年患者偶見短暫性精神錯亂,停藥后消失;卡馬西平或苯妥英鈉無效時可試用。

  1.2.巴氯芬:起始劑量5mg,口服,3次/d,常用劑量30~40mg/d,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和嗜睡等,約30%的病例不能耐受不良反應。

  1.3.維生素B12:國外文獻報道大劑量維生素B12可能緩解疼痛,機制不清。劑量為1000~2000μg,肌內注射,每周2—3次,連用4—8周為一療程。通常無不良反應,偶有一過性頭暈,全身瘙癢和復視等。

  1.4.匹莫齊特:文獻報告匹莫齊特治療頑固性三叉神經痛療效優(yōu)于卡馬西平。劑量為第1—4天,4mg/d,第5~9天,6mg/d,第10~14天,8mg/d,第14天以后,12mg/d,均分為2次服。約83.3%的病例可出現手顫、記憶力減退、睡眠中肢體抖動等不良反應。多見于用藥后4~6周,通常不需終止治療。

  1.5.封閉療法:服藥無效者用無水酒精、甘油封閉三叉神經分支或半月神經節(jié),以甘油為首選,使之發(fā)生變性,不良反應為注射區(qū)面部感覺缺失,但可獲得止痛效果。可采?。孩僦車Х忾],在眶下、眶上、上頜、下頜神經分支處局部麻醉,注入無水酒精0.3~0.5ml,療效期短(一般1一6個月),除眶上神經封閉現已少用;②半月神經節(jié)封閉,注射藥物破壞節(jié)內感覺神經細胞,療效較持久,但注射技術較難,CT監(jiān)視下注射可提高成功率。

  2.其他:

  2.1.維生素B12每日500~1 000μg,肌肉注射;或加入麻藥內做神經干封閉。

  2.2.七葉蓮

  為術通科術瓜屬。針劑(2 ml,5g)每日2次肌肉注射,每次2~4 ml;片劑(4 g)每日2次口服。每次3片。

  2.3.山莨菪堿(654—2)類似阿托品,可解除血管痙攣,并有鎮(zhèn)痛作用。對三叉神經痛有一定療效。針劑(5~10 mg)每日1次肌肉注射;片劑(5~10 mg),每日3次,每次5~10mg口服。

  3.封閉治療:采用無水乙醇或無水甘油注射于受累神經的周圍分支、顱底主干或三叉神經節(jié),只要能使痛區(qū),尤其是“扳機點”附近麻木,即可達到止痛的目的。為使穿刺準確,且不致?lián)p傷重要結構而產生嚴重并發(fā)癥,穿刺部位的選擇應具有明顯骨性解剖標志,神經部位比較固定,如三叉神經分支通過骨孔出入口處(如眶上孔、眶下孔、后上牙槽孔、翼腭窩、頦孔、下頜孔、卵圓孔等處)。

  封閉治療的指征為:①經服藥治療無效或服藥治療有明顯反應者。②頭部CT、MRI檢查未發(fā)現顱底病變者。③即使發(fā)現顱底病變,但患者拒絕手術治療者。④患者身體情況差,不適宜接受手術治療者。⑤術前封閉或診斷性封閉。

  3.1.經皮周圍支注射法:可用無水乙醇、無水甘油、普魯卡因做下頜神經、眶下神經、眶上神經及頦神經出骨孔處封閉注射。此法療效持續(xù)時間較短。

  3.2.三叉神經節(jié)封閉術:將無水乙醇、無水甘油注射到三叉神經節(jié)處,以破壞節(jié)內感覺神經細胞,可以達到相對較持久的止痛療效。一般為2~3年。注射無水乙醇量為0.3~0.5ml,無水甘油量為0.4~0.6ml。給藥前可以先用少許普魯卡因注入,以檢查穿刺部位是否準確,并可減輕注入無水乙醇或無水甘油所致劇烈疼痛。穿刺方法有:①側入法:病人側臥,注射側向上。在下頜切跡最低點處穿刺,針尖在冠狀面上與面頰成110°~115。角,在水平面上與面頰成直角,深4~5cm處可達卵圓孔,此時患者感下頜神經分布區(qū)劇痛,注入少量普魯卡因后繼續(xù)進針0.5~1.0cm,即達Meckel腔。②前入法;病人仰臥或坐位,雙眼平視前方。在離口角3cm相當于第二上瞻牙平面處進針,穿刺方向正面看對準同側瞳孔之中點;側面看對準顴弓中點前方lcm處。進針5~6cm可達顱底。進入卵圓孔時病人感下頜區(qū)劇痛,注入少量普魯卡因后繼續(xù)進針0.5~1.0cm,即達Meckel腔。為使穿刺準確,可在x線或熒屏監(jiān)視下操作,為確保針尖在Meckel腔內,還可以做Meckel腔碘劑造影,證實穿刺正確后再注入無水乙醇或無水甘油。注藥后患者應保持坐位數小時,以保證藥物作用于三叉神經節(jié)。術后給于口服抗菌藥物以預防感染。病人在休息后即可回家觀察,不必住院。其不良后果有角膜感覺缺失(4%)。

  4.經皮三叉神經節(jié)后射頻電凝療法:將射頻電極針經皮插入三叉神經節(jié)內,通電加熱至65~75℃,維持時間1分鐘,可選擇性破壞三叉神經節(jié)后無髓鞘Aδ和C細纖維,達到止痛目的。

  5.三叉神經周圍支撕脫術:當患者有其他全身性疾病、體質差、年老而不能耐受更徹底的開顱手術,且疼痛范圍較為局限時,可行三叉神經周圍支撕脫術。但因術后神經再生,易復發(fā)。

  手術在局麻下操作。

  5.1.眶上神經與滑車神經撕脫術:術前剃去病側眉毛,切口自眉毛的眉間開始,橫行切口,略過眶上切跡,長約2cm。逐層分離,顯露眶上切跡,暴露血管、神經,先用血管鉗夾住眶上神經與滑車神經,將滑車神經切斷之后,用血管鉗向近心端撕脫眶上神經約1~2cm即可。

  5.2.眶下神經撕脫術:方法同上,切口選用以眶下孔為中心,向雙側延長2cm之橫切口。

  5.3.下牙槽神經撕脫術:沿下頜角下緣做弧形切口,逐層分離顯露下頜骨,于下頒骨中央部位鉆孔,骨皮質去除后,可見骨髓腔內下牙槽神經。將該神經鉤起,用血管鉗夾住,向近心端做旋轉扭曲動作,即可將神經撕脫1~2cm。

  6.三叉神經根減壓術:病人全麻,仰臥位。頭向對側旋轉45。,在疼痛側自顴弓中點上緣開始向后上呈70°傾斜直切口,長約5~6cm,順皮膚切開顳筋膜、顳肌、骨膜,達顱骨。在顳骨鱗部做3.5~4cm直徑之骨窗,下緣達顱底。用腦壓板和吸引器將硬腦膜自顱中窩底部分離并找到棘孔,用直徑3~4mm的小棉粒填塞之,以阻斷腦膜中動脈血流。于棘孔內后方幾毫米處可找到卵圓孔。將三叉神經節(jié)的固有膜與顳葉硬腦膜分離后。向后方將神經根的固有膜與顳葉硬腦膜分離,直達巖骨嵴,沿神經根的縱軸方向將固有膜切開,三叉神經節(jié)的固有膜及上,下頜神經的鞘膜也予以同時切開進行減壓。(六)經顳Frazier手術

  手術入路與上述三叉神經根減壓術相同,在顯露出三叉神經節(jié)后,與神經纖維走行方向垂直切開三叉神經節(jié)和后根固有膜,即可見感覺根及三叉神經節(jié)纖維。感覺根纖維呈灰黃色,粗約2~4mm,用小鉤提位于外側的第二、三支感覺纖維,將其切斷。切斷部位愈接近巖骨嵴愈好(勿傷運動根,運動根位于第三支內側,有1~2mm粗)。

  7.顱后窩開顱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及感覺根切斷術:全麻,坐位,頭略向患側旋轉,頭架固定。枕下側方入路達小腦腦橋三角區(qū),骨窗約4cm大小。乳突氣房被打開時,可用骨蠟填塞。放射狀切開硬腦膜,打開小腦延髓池放腦脊液后,將小腦向內上方牽開(5點向11點,或7點向1點牽拉小腦),可見后組腦神經(用棉片保護)、聽神經、面神經及內聽動脈,切開蛛網膜,于聽神經前上約1~2cm處可見三叉神經根,注意在三叉神經根附近有巖靜脈,勿損傷,必要時電凝切斷。分離貼附在神經根上的蛛網膜后,仔細探查有無小血管壓迫神經根。

  如有小血管雎皂神經根,則用小塊Teflon片或小塊肌肉片插入血管、神經之問,再用生物蛋白膠少許將之固定,即為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其常見不良后果有死亡(0.2%~1%)、小腦出血或出血性梗死(1.5%)、幕上卒中(0.7%)、第Ⅳ腦神經麻痹(3.5%)、短暫的第Ⅵ腦神經麻痹(1.6%)、單側聽力喪失(3%)。

  如未發(fā)現有小血管壓迫三叉神經根,則可將神經根后外3/4纖維切斷,即Dandy感覺根切斷術,同樣可以取得較滿意的止痛效果。其缺點是面部觸覺不能保留,有的病人還可有角膜感覺缺失、角膜漬瘍、失明,痛性麻木等。也有學者采用雙極電凝器電凝處理的辦法。

  在上述手術治療方法中,以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及感覺根切斷術的療效最確切持久,但該手術操作靠近腦干,危險性大,宜在顯微鏡下操作。建議盡可能術中于右心房置管并用超聲多普勒監(jiān)測,以防空氣栓塞之并發(fā)癥出現以及出現后能及時有效地抽氣處理。

  8.立體定向照射術:如X刀或γ刀等處理。

  9.手術治療:

  9.1.病變骨腔清除術

  對頜骨x線片顯示有病變骨腔的患者,接口腔外科手術常規(guī),從口內途徑行“頜骨內病變骨腔清除術”。

  9.2.神經周圍支撕脫術

  主要適用于眶下神經和下齒楷神經。

  9.2.1.眶下神經撕脫術(口內進路)

  在患側尖牙凹部位,于口腔前庭黏膜轉折處,作橫行或弧形切口,長約4.0 cm。切開黏膜和骨膜,自背面剝離,向上掀起面頰部軟組織,顯露骨面及眶下孔和眶下神經血管束。用純分離法將神經游離;繼在眶下孔處用止血鉗夾住神經,盡量自孔內拖出,直至撕脫,隨之,再將其各分支也盡可能自皮下撕脫,按常規(guī)縫合創(chuàng)口。

  9.2.2.下齒槽神經撕脫術(口內進路)

  沿下頜升支前緣及磨牙后區(qū)舌側縱行切開口腔黏膜,繼沿下頜支內側骨面剝離,顯露下頜小舌及下頜孔,在其上方尋找進入下頜孔的血管神經柬.將神經分離出來,并用單鉤或絲線將其牽出。用兩把止血鉗,分上下端夾住神經束,從中間切斷,然后分別扭轉止血鉗,盡量將神經拖出撕脫。徹底止血后,置膠片引流,縫合軟組織。

  9.3.半月神經節(jié)射頻熱凝術

  或稱“經皮穿刺射頻溫控熱凝術”,此法是通過高頻電流加熱,使顱內三叉神經半月節(jié)及感覺根發(fā)生凝固及蛋白變性,從而阻斷神經傳導而止痛。本法的優(yōu)點是止痛效果良好.復發(fā)率低(在20%左右),且可重復應用;較開顱手術簡便、安全、無死亡,所以容易為患者接受。

  9.4.開顱手術

  屬腦外科手術范疇。常用的有三叉神經根部分切斷術和微血管減壓術。

用藥

抗癲癇藥物:馬西平起始劑量為0.1g,口服,3次/d;常用劑量0.6g/d,最大劑量為1.0g,/d;疼痛停止后逐漸減量,采用最小有效維持0.6—0.8g/d,有效率約70%,孕婦忌用;苯妥英鈉。0.1g口服,3次/d,如無效可每日增加0.05g,數日后加至0.6g/d;卡馬西平或苯妥英鈉單藥治療無效者兩藥合用可能有效。氯硝西泮。6—8mg/d口服,卡馬西平或苯妥英鈉無效時可試用。巴氯芬:起始劑量5mg,口服,3次/d,常用劑量30~40mg/d。其他:維生素B12、七葉蓮、山莨菪堿(654—2)類似阿

飲食

? 飲食保健

  1.葵盤煎:

  [原料]向日葵盤。

  [制法]向日葵盤去籽,撕成幾塊煎水。

  [功效]平肝。用于三叉神經痛。

  [服法]3次/d。

  2.豬腦天麻湯:

  [原料]豬腦1個,天麻2 g。

  [制法]將天麻研粉,和豬腦一起加水適量,以文火燉1小時,去渣。

  [功效]益腎填髓,補腦鎮(zhèn)痛。用于三叉神經痛。

  [服法]喝湯。吃豬腦。1劑/d,分次服完,經常食用。

  3.當歸酒:

  [原料]當歸30 g,酒1000 mL。

  [制法]將當歸同酒煎至600 mL。

  [功效]補血活血止痛。用于三叉神經痛。

  [服法]適量飲用,常飲。

  4.核桃仁黃酒飲:

  [原料]核桃仁5粒,白糖50 g,黃酒50 mL。

  [制法]將核桃仁、白糖放入碗中搗碎成泥,加黃酒50 mL,文火煎10分鐘。

  [功效]通經脈,益腎氣。用于腎氣虧虛型三叉神經痛。

  [服法]1劑/d,分2次服,經常服用。

  5.龍眼于燉雞蛋:

  [原料]龍眼干100 g,雞蛋2枚,白糖適量。

  [制法]將適量龍眼干搗碎,同雞蛋加水適量燉至蛋熟,雞蛋去殼,再燉1小時,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補心安神,養(yǎng)血益脾。用于心脾虧虛型三叉神經痛。

  [服法]吃雞蛋,喝湯。1劑/d,分2次食完,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