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的治療概要:
卵巢癌以手術治療為主,輔助化療具有重要意義,酌情給予放療和其他治療。手術是卵巢癌綜合性治療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全身性化療是一項重要的輔助治療方法。手術后再用放療,多能控制由于卵巢癌較早發(fā)生腹腔轉(zhuǎn)移。隨癥加減用藥。
卵巢癌的詳細治療:
1.治療:卵巢癌以手術治療為主,輔助化療具有重要意義,酌情給予放療和其他治療。手術范圍取決于癌的類型與分期。如果癌僅局限于卵巢,可以只切除受累卵巢和同側(cè)輸卵管。當癌已擴散到卵巢以外,必須切除雙側(cè)卵巢、子宮以及可能受累的淋巴結(jié)和癌可能轉(zhuǎn)移的鄰近器官、組織。
1.1.手術治療:手術是卵巢癌綜合性治療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對分期診斷亦具有決定性意義。
1.1.1.全面分期手術探查:第一次手術時即應進行全面的探查,精細地確定病灶范圍。開腹后先留取腹水或腹腔沖洗液做細胞學檢查;然后全面探查盆腔及腹腔臟器,包括腸管、腸系膜、網(wǎng)膜、肝、脾、橫膈、腹膜、腹膜后淋巴結(jié),以確定轉(zhuǎn)移及浸潤范圍;除對可疑之處活檢外,尚應對結(jié)腸側(cè)溝、膈面及子宮直腸窩等處腹膜進行活檢或涂片做細胞學檢查,以提高手術分期的準確性。
1.1.2.早期病例的根治性手術:在全面分期探查的基礎上進行。由于老年患者不存在保留生育功能的問題,一旦手術中確診為卵巢惡性腫瘤,盡管屬于早期,原則上也應行全子宮及雙附件、腹膜后淋巴結(jié)、大網(wǎng)膜及闌尾切除術。
1.1.3.晚期病例的細胞減滅術:多數(shù)患者在手術時已屬晚期(Ⅲ、Ⅳ期),腹腔內(nèi)已有廣泛轉(zhuǎn)移。手術范圍除包括全子宮及雙附件、大網(wǎng)膜和闌尾外,對盆腹腔的轉(zhuǎn)移癌灶也要做到大部分或基本切除干凈,做稱之腫瘤細胞減滅術或大塊切除術。其目的在于使惡性腫瘤細胞數(shù)量減少到最低限度。滿意的腫瘤細胞減滅術應做到每個殘存瘟灶直徑均<2cm。為此,若腫瘤累及腸管或泌尿道較深,可考慮行部分腸管或泌尿道切除及吻合術。甚至有學者主張將受癌腫侵及的整個盆腔腹膜切除。對晚期病例是否常規(guī)進行腹膜后淋巴清掃術尚有分歧,有學者認為淋巴清掃對改善預后已無意義。
1.2.化學治療:由于卵巢癌很早擴散,手術時多數(shù)病例已不能清除病灶,而且放療的效果及應用也很有限,因此全身性化療是一項重要的輔助治療方法。一些晚期病人經(jīng)化療后腫塊可以縮小,為再次手術時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對診斷十分明確的分化為I級的I a期和I b期卵巢上皮性癌(透明細胞癌除外),且無盆腔粘連的病例,在規(guī)范的根治性手術后可不做化療,嚴密隨訪。卵巢性索間質(zhì)性腫瘤l a期和l b期術后也不必進行化療。除此之外的病例均應進行有效的化療。
卵巢惡性腫瘤化療方案首先以順鉑為主的聯(lián)合化療。主要有順鉑加環(huán)磷酰胺(PC方案)和順鉑、環(huán)磷酰胺及多柔比星聯(lián)合(PAC方案)。這兩種方案療效近似,但前者毒副反應較小。也可用順鉑、長春新堿及平陽霉素(PVB方案)。順鉑的給藥途徑可靜脈,也可經(jīng)腹腔腔給藥。由于卵巢癌轉(zhuǎn)移主要表現(xiàn)為腹腔內(nèi)彌漫性種植,腹腔內(nèi)化療效果較好?;熋?~4周重復1個療程,其進行6~8個療程。
近年來,另有一些新的化療藥物應用于臨床,如米托蒽醌(mitoxantrone)、紫杉醇(taxol)和異環(huán)磷酰胺等。這些化療藥物對卵巢癌均有較好的療效。
1.3.放射免疫治療:卵巢惡性腫瘤的放射敏感性差別很大,卵巢內(nèi)胚竇瘤、未成熟畸胎瘤、胚胎癌、最不敏感卵巢上皮癌及顆粒細胞癌中度敏感;無性細胞瘤最敏感。手術后再用放療,多能控制由于卵巢癌較早發(fā)生腹腔轉(zhuǎn)移。
1.4.初次治療:
早期(Ⅰ期):ⅠA或ⅠB期(G1、G2)可單純手術治療,術后不必化療;ⅠA或ⅠB期(G3)、ⅠC期和透明細胞癌手術后應施行含鉑的聯(lián)合化療。ⅠA期、G1或交界性瘤、年輕渴望生育者,可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否則應施行全面分期手術。
晚期(Ⅱ~Ⅳ期):應施行最大限度的腫瘤細胞減滅術。理想的腫瘤細胞減滅術(術后每個殘余癌灶最大直徑≤2cm)可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腫瘤細胞減滅術后應該接受聯(lián)合化療。
一線化療首選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加卡鉑方案,一般進行6~8個周期。
CAl25水平升高的處理:在腫瘤完全緩解后隨訪中患者出現(xiàn)血CA一125值升高,但無復發(fā)的癥狀和體征、盆腔檢查及胸部/腹部/盆腔CT掃描陰性,如果從未接受過化療者,應按新診斷患者處理。既往接受過化療的患者,什么時間進行再次化療尚未達成共識。曾接受過含DDP方案化療,只有CAl25升高的腫瘤復發(fā)跡象者,可以使用內(nèi)分泌治療,包括他莫昔芬和其他芳香化酶抑制劑(來曲唑、阿那曲唑或依西美坦),也可以觀察直到臨床癥狀出現(xiàn)再進行化療。
復發(fā)和未控的處理:初次化療期間疾病進展或化療后6個月內(nèi)復發(fā)者預后差。這類患者對所用的初始誘導方案耐藥,不推薦再用鉑類或紫杉醇治療,應給予不含鉑方案或支持對癥治療。初次化療后6個月以后復發(fā)者,這類患者對含鉑方案敏感,可選擇其他二線用藥的單劑或與鉑類、紫杉醇的配伍方案,聯(lián)合化療優(yōu)于單藥化療。
化療部分緩解的Ⅱ、Ⅲ或Ⅳ期患者(包括二探術陽性、顯微鏡下病灶陽性),二線方案化療包括單藥治療,或選擇密切觀察。有較長的無病間期后(至少6個月)局部復發(fā)或低分級腫瘤可行二次減瘤術或二線化療。對不能耐受化療或不敏感者可行內(nèi)分泌治療,應用他莫昔芬或其他芳香化酶抑制劑。對引起癥狀的特殊部位病灶放療可起到姑息效果。
復發(fā)性上皮性卵巢癌的手術治療價值尚未得到一致的肯定。
隨訪及病情監(jiān)測:所有期別的卵巢癌完成初次手術及化療后應定期隨訪,前2年每2~4個月復查1次,隨后3年每6個月復查1次,然后每年復查1次。若有異常癥狀或發(fā)現(xiàn)腫塊及腹水,則應隨時就診。
復查內(nèi)容包括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包括盆腔檢查)、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生化全項(如有指征),定期胸部X線攝片、胸部/腹部/盆腔CT或PET掃描(如有必要),如果初始CA-125水平升高應在每次隨訪時進行檢測。
初始6周期化療中無腫瘤進展跡象耆,化療結(jié)束后應進行臨床再評價;對正在化療中疾病進展者應轉(zhuǎn)換到一線治療方案。
對晚期患者初始化療后臨床完全緩解的進一步治療意見不一,可選擇觀察、追加化療,二次剖腹探查或腹腔鏡檢查加減瘤術。如果實施二次剖腹探查或腹腔鏡檢查,發(fā)現(xiàn)腹腔內(nèi)殘留有病灶,原來對化療反應敏感者仍可原方案繼續(xù)化療,對化療不敏感者應用二線化療。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腫瘤的處理: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腫瘤又稱卵巢低度惡性潛能(LMP)上皮性腫瘤。Ⅰ~Ⅳ期。病人渴望生育,應實施保留生育手術和全面分期手術;舌則應施行標準的全面分期手術和腫瘤細胞減滅術。如無浸潤性種植,可隨訪觀察,如存在浸潤性種植,可隨訪觀察或考慮按上皮性卵巢癌治療,通常給予3~6個周期化療(方案同上皮性卵巢癌),但亦有資料表明,輔助化療不提高生存率。
無浸潤性種植患者前2年每2~6個月檢查1次,隨后3年每3~6個月1次,然后每年1次。如最初CA一125升高,每次隨訪時需復查。另外,如臨床有指征,需查血常規(guī)和生化全項。對保留生育手術的患者,如有必要,需行超聲檢查。完成生育后的病人,可考慮行剖腹探查和標準的減瘤術。
如出現(xiàn)臨床復發(fā):可考慮進行手術探查和減瘤術。有浸潤性種植病灶的患者,考慮按上皮性卵巢癌治療;無浸潤性種植病灶的患者隨訪觀察。
惡性生殖細胞腫瘤的處理:對有生育愿望患者應考慮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否則應行全面分期手術。經(jīng)過全面分期手術的臨床Ⅰ期無性細胞瘤和Ⅰ期(G1)未成熟畸胎瘤患者,術后應隨訪觀察。內(nèi)胚竇瘤、胚胎性癌、Ⅱ~Ⅳ期無性細胞瘤、Ⅰ期(G2、G3)和Ⅱ~Ⅳ期未成熟畸胎瘤患者術后應該接受聯(lián)合化療。推薦的一線化療方案是BEP(博來霉素/依托泊甙/順鉑),通?;?~4個周期。部分ⅠB~Ⅲ期無性細胞瘤患者可應用EP(依托泊甙/順鉑)方案3個周期,可使毒性降至最低。
化療后完全緩解者,可密切隨訪觀察;原來AFT和β~HCG升高者達到完全緩解后,應每2~4個月檢測檢測1次,持續(xù)2年。影像學檢查有殘存腫塊,AFP和β~HCG水平正常者,可考慮手術切除或密切觀察;如一線化療后AFP和/或β~HCG水平持續(xù)升高,可行二線化療。
復發(fā)或多周期化療后仍有殘留病灶的不可治愈患者,可考慮二線化療,常用的有VBP(長春堿/博來霉素/順鉑)、VAC(長春新堿/放線菌D/環(huán)磷酰胺)、DC(多西紫杉醇/卡鉑)、TI(紫杉醇/異環(huán)磷酰胺)、TIP(紫杉醇/異環(huán)磷酰胺/順鉑)、TG(紫杉醇/吉西他濱)、多西紫杉醇、紫杉醇,或者接受他莫昔芬、放療或支持治療。
性索一間質(zhì)腫瘤:ⅠA、ⅠC期、渴望生育患者,應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否則其他所有患者都應進行全面分期手術。Ⅰ期低?;颊邞S訪觀察,Ⅰ期高危(腫瘤破裂、低分化、腫瘤超過10~15cm)可選擇觀察、放療或考慮含順鉑的聯(lián)合化療。Ⅱ~Ⅳ期術后可選擇局部病灶放療或含鉑的聯(lián)合化療,TC(紫杉醇/卡鉑)方案優(yōu)選,DC(多西紫杉醇/卡鉑)方案也可選用(參照上皮性卵巢癌)。臨床復發(fā)時可選擇支持治療、化療或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亮丙瑞林、戈舍瑞林),也可考慮二次減瘤術。
2.中醫(yī)辯證治療:
2.1.辯證論治
手術后恢復期:
2.1.1.脾氣虧虛證
治法:益氣健脾,潤腸通便。
主方:黃芪湯(《金匱翼》)加減。
常用藥:黃芪30g,陳皮10g,火麻仁12g,白蜜5g,白術30g,當歸20g,肉從蓉20g。
2.1.2.氣血兩虛證
治法:補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
主方:八珍湯(《正體類要》)加減。
常用藥:生、熟地黃各10g,當歸lOg,白芍15g,白術15g,茯苓15g,川芎10g,生牡蠣30g,炒鱉甲15g,黃芪15g,雞血藤30g。
2.1.3.化療、放療期:
氣陰兩虛證
治法:補脾盞氣.養(yǎng)陰生津。
主方:生脈散(《醫(yī)學啟源》)加減。
常用藥:黨參15g,五味子15g,麥冬10g,黃芪30g,丹參15g,阿膠15g。
脾胃氣虛證
治法:益氣健脾,和胃降逆。
主方:香砂六君子湯(《古今名醫(yī)方論》)加減。
常用藥:黨參15g,焦白術10g,茯苓10g,甘草5g,陳皮10g,法半夏10g,廣木香10g,砂仁10g,竹茹15g。
膀胱濕熱證
治法:清熱涼血,利濕解毒。
主方: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常用藥:木通9g,車前子20g,扁蓄15g,甘草6g,生大黃6g,炒梔子9g,燈心草3g,金銀花20g,蒲公英20g,白茅根30g,大小薊各20g。
腸道濕熱證
治法: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主方:白頭翁湯(《傷寒論》)加減。
常用藥:白頭翁10g,黃柏12g,黃連12g,秦皮12g,馬齒莧30g,苦參10g,炒地榆15g,槐花15g,生薏苡仁30g,廣木香10g。
痰飲中阻證
治法:溫化痰飲,和胃降逆。
主方:小半夏湯和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加減。
常用藥:法半夏15g,生姜1Og,茯苓15g,桂枝10g,竹茹15g,白術10g,甘草5g。
2.1.4.預防復發(fā)期:
心脾兩虛證
治法: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
主方:歸脾湯(《濟生方》)加減。
常用藥:黨參9g,黃芪20g,白術9g,茯苓9g,當歸9g,白芍9g,山藥lOg,枸杞子9g,廣木香5g,制半夏9g,龍膽草9g,鹿角霜9g,陳皮6g。
脾胃氣虛證
治法:補中盞氣,健脾和胃。
主方:補中益氣湯(《脾胃論》)加減。
常用藥:黃芪20g,炙甘草9g,人參6g,當歸3g,橘皮6g,升麻6g,柴胡6g,白術9g。
肝郁氣滯證
治法:疏肝理氣,解郁安神。
主方: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傷寒論》)加減。
常用藥:柴胡10g,黃芩9g,生姜9g,人參20g,桂枝9g,茯苓9g,法半夏9g,龍骨20g,牡蠣20g,大棗12枚。
2.1.5.終末期:
氣滯血瘀證
治法:行氣活血,軟堅散結(jié)。
主方:膈下逐瘀湯(《醫(yī)林改錯》)加減。
常用藥:當歸15g,桃仁10g,紅花10g,赤芍10g,土茯苓30g,烏藥10g,制香附10g,夏枯草30g,莪術15g,生牡蠣30g,豬苓3g,茯苓30g,黃芪30g。
寒凝血瘀證
治法:溫經(jīng)止痛,活血祛瘀。
主方:少腹逐瘀丸(《醫(yī)林改錯》)加減。
常用藥:小茴香15g,干姜30g,延胡索15g,沒藥15g,川芎15g,當歸30g,莪術15g,肉桂30g,赤芍15g,蒲黃15g,五靈脂15g。
痰濕凝聚證
治法:化痰除濕,行氣散結(jié)。
主方:二陳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常用藥:陳皮10g,法半夏15g,土茯苓30g,莪術15g,膽南星15g,香附15g,夏枯草15g,青皮10g,山慈姑10g,三棱10g,干蟾皮6g,黃芪15g,女貞子15g。
2.1.5.4.濕熱毒蘊證
治法:清熱化濕,解毒散結(jié)。
主方:四妙丸(《成方便讀》)加減。
常用藥;生薏苡仁,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白英,車前草,土茯苓,大腹皮,鱉甲(先煎)各30g,莪術15g,黃柏15g,懷生膝1Og。
氣血虧虛證
治法:益氣健脾,滋陰補血。
主方:八珍湯(《正體類要》)加減。
常用藥:生、熱地黃各10g,當歸10g,白芍15g,白術15g,茯苓15g,川芎10g,生牡蠣30g,土茯苓30g,山甲珠10g,炒鱉甲15g,黃芪20g,雞血藤30g。
氣陰兩虛證
治法:益氣健脾,滋補腎陰。
主方: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加減。
常用藥:熟地20g,山藥20g,山萸肉15g,茯苓20g,丹皮15g,澤瀉15g,鱉甲30g,巴戟天lOg,補骨脂10g,黨參15g,黃芪30g,女貞子20g,白花蛇舌草20g,雞內(nèi)金15g,三棱10g。
脾腎陽虛,水濕停聚證
治法:溫補脾腎。利水滲濕。
主方:濟生腎氣丸(《濟生方》)加減。
常用藥:干地黃15g,生杜仲15g,補骨脂15g,桑寄生10g,炒白術15g,生黃芪30g,炮附子10g,豬苓15g,茯苓15g,澤瀉15g,龍葵15g,生薏苡仁15g,白花蛇舌草20g,地龍15g,王不留行15g。若出現(xiàn)濕熱者可加用黃芩、黃連、陳皮、厚樸、枳實等。
2.2.卵巢癌常用抗癌中草藥:半枝蓮,莪術,浙貝母,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土茯苓,澤漆,苦參,海藻,夏枯草,土鱉蟲,紅花,烏藥,蛇莓,山慈菇,三棱,七葉一枝花。
2.3.隨癥加減用藥
夜寐欠佳:可加夜交藤,遠志。
心煩烘熱:可加麥冬,菊花,黃芩,黃柏。
頭昏:可加潼蒺藜,白蒺藜,石決明。
咳嗽有痰:可加桑白皮,炙紫菀,炙款冬。
胸膜轉(zhuǎn)移有胸水者:可加葶藶子,龍葵,澤瀉,桂枝。
胃納欠佳:可加炒谷芽,炒麥芽,神曲、雞內(nèi)金,砂仁。
下腹下墜:可加升麻,柴胡。
腹脹:可加木香,沉香,枳實,元胡,檳榔。
腹瀉便溏:可加懷山藥,肉豆蔻,補骨脂,炒扁豆。
平消膠囊:活血化瘀,止痛散結(jié),清熱解毒,扶正祛邪。1次4~8粒,1日3次,口服。
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消癥。1次1丸(6g),1日1~2次,口服。用于早期卵巢癌術后輔助治療。
大黃蜇蟲丸:活血破瘀,通經(jīng)消痞??诜?,水蜜丸1次3g。小蜜丸1次3~6丸,大蜜丸1次1~2丸,1日1~2次。
欖香烯注射液:破血行氣,消積止痛。400mg/m2,癌性腹水時腹腔注入,每周1次;或0.4~0.6g,稀釋后靜滴,1日1次,2~3周為1療程。
華蟾素注射液;解毒,消腫,止痛。10~20ml,每日1次.稀釋后靜滴,用藥7天,休息1~2天,四周為1療程。
康萊特注射液:益氣養(yǎng)陰,消癥散結(jié)。100~200ml,每日1次,靜滴,2l天為1療程,間隔3~5天,可進行下l療程。
艾迪注射液:清熱解毒,消瘀散結(jié)。50~100ml,每日1次,稀釋后靜滴,10~15天為一周期,間隔3天,2周期為l療程。
復方苦參注射液: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散結(jié)止痛。12ml,每日1次,稀釋后靜滴,總量200ml為1療程,連用2~3個療程。
康艾注射液:益氣扶正。40~60ml,每日1—2次,稀釋后靜滴,30天為l療程。
消癌平注射液:清熱解毒,化痰軟堅。20~lOOml,每日1次,稀釋后靜滴,或2~4ml/次,1日1~2次,肌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