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被啪到深处gif动态图,妺妺窝人体色777777,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麻豆第一区mv免费观看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搜索

1 感染途徑

2 癥狀

3 檢查指標

4 治療

5 用藥

6 飲食

卵巢癌

? 英文名稱:ovarian cancer

? 俗稱:腸蕈、癱積

? 就診科室:婦產(chǎn)科,婦科

? 常見癥狀:下肢水腫,腹水,下腹痛,腰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腹脹,陰道出血

? 傳染性:不會傳染

? 患病部位:女性生殖系統(tǒng)

? 遺傳性:不會遺傳

? 易感人群:女性

? 相關疾病

感染途徑

? 遺傳因素

  卵巢癌不是遺傳病,但是小部分患者的發(fā)病可能與遺傳有關。有家族史的家庭成員,發(fā)生的比率比沒有家族史的要高些,說明卵巢癌的發(fā)病與遺傳有一定關系,但是無明確的對應關系。具體病因如下:

  病因不明確,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癌癥發(fā)病外部因素(包括化學、物理、生物等致癌因子);癌癥發(fā)病內(nèi)部因素(包括免疫功能、內(nèi)分泌、遺傳、精神因素等),以及飲食營養(yǎng)失調(diào)和不良生活習慣等。多發(fā)生于圍絕經(jīng)期的婦女。35歲以上者多發(fā)卵巢上皮性癌,而青年及幼年女性多為生殖細胞類惡性腫瘤。

? 環(huán)境因素

  卵巢癌不是傳染病,不會傳染給其他人。傳染病是指傳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攜帶病原體,通過傳播途徑感染易感者的疾病。卵巢癌是非感染性疾病,無傳染源存在,自然沒有傳染之說。具體病因如下:

  病因不明確,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癌癥發(fā)病外部因素(包括化學、物理、生物等致癌因子);癌癥發(fā)病內(nèi)部因素(包括免疫功能、內(nèi)分泌、遺傳、精神因素等),以及飲食營養(yǎng)失調(diào)和不良生活習慣等。多發(fā)生于圍絕經(jīng)期的婦女。35歲以上者多發(fā)卵巢上皮性癌,而青年及幼年女性多為生殖細胞類惡性腫瘤。

癥狀

? 下肢水腫,腹水,下腹痛,腰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腹脹,陰道出血

  1.“卵巢癌三聯(lián)征”:即年齡>40歲、卵巢功能障礙、胃腸道癥狀,可提示對卵巢癌的警戒。卵巢上皮癌多發(fā)生在40歲以上,此時如出現(xiàn)不適要格外警惕。腹部不適感包括消化不良、腹部發(fā)脹、褲腰變緊,尤其在進食后腸胃脹氣。卵巢功能障礙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量增多或紊亂。

  2.晚期臨床表現(xiàn):卵巢癌晚期主要表現(xiàn)為腹部膨脹感;營養(yǎng)不良及體質(zhì)消瘦;月經(jīng)紊亂、陰道出血;腹痛、腰痛或坐骨神經(jīng)痛。

  2.1.年齡:多發(fā)生于圍絕經(jīng)期的婦女35歲以上者多發(fā)卵巢上皮性癌,而35歲以下者多發(fā)生生殖細胞類惡性腫瘤。

  2.2.疼痛:惡性卵巢瘤可能由于瘤內(nèi)的變化如出血,壞死,迅速增長而引起相當程度的持續(xù)性脹痛,在檢查時發(fā)現(xiàn)其局部有壓痛。

  2.3.月經(jīng)不調(diào):少部分患者發(fā)生絕經(jīng)后陰道少量出血。

  2.4.消瘦:晚期呈進行性消瘦。

  2.5.腹脹、腹痛及不適感:早期可有下腹、腰骶部隱痛、墜脹感,易被忽視。腫瘤增大明顯、伴腹水或出現(xiàn)轉(zhuǎn)移、腹脹、腹痛明顯時,促使患者就醫(yī)。

  2.6.腹部腫塊:有時在尚未出現(xiàn)其他癥狀時,患者自己觸及腹部腫塊而來就醫(yī)。

  2.7.其他癥狀:腫瘤巨大或伴發(fā)大量腹水者,可出現(xiàn)一系列盆、腹腔壓迫癥狀,如:食欲不振.惡心口區(qū)吐、尿頻、尿急、排尿困難、下肢水腫等;有腫瘤轉(zhuǎn)移時,可出現(xiàn)遠處器官腫瘤轉(zhuǎn)移的癥狀。

檢查指標及確診

? 檢查指標

  1.診斷:如果懷疑卵巢癌,要做超聲波掃描或CT進一步診斷,有時也要用腹腔鏡直接觀察卵巢。如果診斷是良性卵巢囊腫,在囊腫消除前,應定期復查。如果檢查結(jié)果懷疑卵巢癌,但不能確診,應做剖腹探查明確診斷、確定擴散程度、決定治療方案。如果有腹水,可用空針抽取腹水標本送檢,了解是否有癌細胞。

  2.體征:

  2.1.腹部腫塊:是卵巢腫瘤的主要體征,通過盆腔檢查及腹部觸診可大概判斷其大小及質(zhì)地。一般來說,老年婦女在盆腔檢查時觸及附件區(qū)腫塊、在于宮直腸窩觸及結(jié)節(jié),均應首先考慮卵巢腫瘤。

  2.2.腹水征:易合并腹水是卵巢癌的特征之一,查體腹部膨隆,移動性濁音陽性。

  2.3.惡病質(zhì):卵巢癌晚期患者呈貧血貌、營養(yǎng)不良、極度消瘦。

  2.4.淋巴結(jié)腫大:部分惡性腫瘤病例可查及腹股溝淋巴結(jié)、鎖骨上淋巴結(jié)及腋下淋巴結(jié)腫大。

  2.5.其他體征:極少部分患者伴有內(nèi)分泌紊亂癥,表現(xiàn)為絕經(jīng)后生殖器官不萎縮?;虺霈F(xiàn)男性化征,如多毛、陰蒂肥大等。

  3.診斷檢查:

  3.1.血清腫瘤標記物測定:

  3.1.1.血清CAl25:是卵巢上皮性癌診斷及監(jiān)測的一項重要指標。以放免法測定卵巢上皮性癌血清值大多敷為400~600U/ml,而其他類型腫瘤累及腹膜者血清值大多在300U/ml以下,正常健康婦女一般低于35U/ml。

  良性疾病如卵巢良性腫瘤、子宮肌瘤、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盆腔感染性疾病、盆腔結(jié)核等疾病均可出現(xiàn)血清CAl25值升高,但一般低于200U/ml。

  3.1.2.癌胚抗原(CEA):有部分卵巢黏液性癌及腹膜假黏液瘤的患者血清CEA值升高,在腫瘤細胞減滅術后2周可轉(zhuǎn)陰。對CEA升高的卵巢惡性腫瘤的病例,連續(xù)監(jiān)測CEA對判斷療效、診斷復發(fā)均有幫助。但消化道腫瘤,以及肝膽及胰腺的一些良性疾病均可呈陽性,特異性較低。

  3.1.3.甲胎蛋白(AFP):卵巢生殖細胞惡性腫瘤。如胚胎性癌、惡性畸胎瘤,特別是內(nèi)胚竇瘤患者的血清AFP濃度較高。

  3.1.4.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某些特殊類型的卵巢惡性腫瘤,如卵巢原發(fā)性絨癌、胚胎癌及混合型無性細胞瘤患者,血清HCG可為陽性。

  3.1.5.乳酸脫氫酶(LDH):部分卵巢惡腫瘤血清中LDH升高,特別是無性細胞瘤者常常升高,但這并非特異指標。

  3.2.超聲檢查:超聲檢查有助于判斷盆腔腫塊的來源及性質(zhì);可測定卵巢的大小、外形輪廓及實質(zhì)的囊實性變化;對盆腔腫塊的大小、形狀、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與周圍臟器的關系及來源也可作出判斷。必要時可行陰道超聲檢查。

  3.3.CT及MRI:適于對盆腔腫塊的進一步定位,了解其大小、范圍及性質(zhì)(實性、囊性、脂肪性、血性及膿腫等)。對已確診為惡性腫瘤者,可判斷其浸潤及轉(zhuǎn)移范圍,有利手術前分期,指導手術。

  3.4.X線檢查:胸腹部攝片、胃腸攝片、靜脈腎盂造影等檢查可協(xié)助診斷卵巢癌轉(zhuǎn)移狀況。

  3.5.腹水細胞學檢查:有助于定性診斷及對卵巢癌進行臨床分期。腹水征明顯者可行腹腔穿刺抽液進行細胞學檢查。腹水少的病例,可經(jīng)陰道后穹隆做穿刺或通過腹腔鏡吸取腹腔沖洗液做細胞學檢查。

  3.6.腹腔鏡檢查:對卵巢癌的診斷,臨床分期、治療追蹤.早期發(fā)現(xiàn)轉(zhuǎn)移和復發(fā)都有其獨特怍用。還可取活組織進行組織學檢查??稍谥币曄聶z查盆腔及腹腔器官,還可在直視下做腹腔較大范圍的沖洗,從而提高了腹腔沖洗液的陽性率。

  3.7.剖腹探查:發(fā)現(xiàn)有盆腔包塊,經(jīng)各種無創(chuàng)性檢查不能確定其性質(zhì)且不能除外卵巢惡性腫瘤者,采用剖腹探查。

  3.8.盆腔檢查:雙合診和三合診檢查子宮及附件,注意附件腫塊的位置、大小、形狀、邊界、質(zhì)地、表面狀況、活動度、觸痛及子宮直腸窩結(jié)節(jié)等。

  3.9.影像學檢查:超聲檢查、CT及MRI檢查對判斷腫瘤大小、性質(zhì)(囊腫或?qū)嵭?、轉(zhuǎn)移部位、有無腹水及發(fā)現(xiàn)盆腔或主動脈旁淋巴結(jié)的增大有一定價值。

  3.10.腹腔鏡檢查:診斷不明確時,可通過腹腔鏡檢查了解盆腔腫塊的大小與性質(zhì)。還可以對可疑部位做活檢,吸取腹腔液體做細胞學檢查,觀察腹膜及臟器表面的情況及了解橫膈膜的情況,以做出較正確的診斷及治療方案。

  3.11.剖腹探查:對通過各種檢查仍不能肯定但又排除不了卵巢癌的病例,剖腹探查是最有效的早期診斷方法,能準確了解腫瘤的病變范圍、病理特點,有利于準確分期和治療。

  分期:卵巢癌的分期必須通過全面的臨床檢查及通過剖腹手術對盆、腹腔全面探查,腹腔液體或沖洗液的細胞學檢查及對盆腔以外可疑部位多處活檢病理檢查后,才能做出全面的分期。

  4.中醫(yī)辨證診斷:

  4.1.手術后恢復期

  脾氣虧虛證:臨廁努掙,便難排出,但糞質(zhì)并不干硬,便后乏力,汗出氣短,神疲,肢倦懶言,食少,舌淡,苔白,脈弱。

  氣血兩虛證: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面色淡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或便秘,唇甲色淡,舌淡,苔簿白,脈弱。

  4.2.化療、放療期

  氣陰兩虛證:消瘦困倦,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動則汗出,納呆,口干口渴,或便秘,舌質(zhì)淡紅,苔少或無苔,脈沉細弱。

  脾胃氣虛證:食欲不振.脘腹痞脹,食后尤甚,或飲食稍多即欲嘔吐,面色萎黃,精神萎靡,體倦乏力,神疲懶言,大便濾薄,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膀胱濕熱證:小便頻急,灼熱刺痛,尿色黃赤,口干喜飲,大便秘結(jié),舌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數(shù)或滑數(shù)。

  腸道濕熱證:腹瀉每日數(shù)次,大便溏而不成形,甚至為水樣便,或便中帶鮮血,肛門灼痛,胸悶煩渴,惡心納呆,舌質(zhì)紅絳,苔薄黃或黃厚膩,脈弦滑。

  痰濁中阻證:嘔吐清水痰涎,腦脘痞悶,不思飲食,頭眩心悸,或嘔而腸鳴有聲,舌淡胖,苔白膩,脈滑。

  3.預防復發(fā)期.

  心脾兩虛證:心悸,神疲,頭暈,健忘,食少,腹脹,便溏,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弱。

  脾胃氣虛證:食欲不振,腹脹,食后尤甚,大便溏薄,神疲,肢體倦息,舌淡,苔薄白,脈弱。

  肝郁氣滯證:情志抑郁,或心煩失眠,喜嘆息,胸脅或少腹脹悶竄痛,婦女乳房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脈弦。

  4.4.終末期

  氣滯血瘀證:面色晦黯,形體消瘦,肌膚甲錯,少腹脹痛,神疲乏力,腹部包塊堅硬固定,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或澀。

  寒凝血瘀證:少腹積塊,按之痛甚,畏寒冷痛,得溫痛減,肢冷色青,婦女月經(jīng)后期、痛經(jīng)、經(jīng)色紫暗夾塊,舌紫暗.苔白,脈沉遲而澀。

  痰濕凝聚證:形體肥胖或水腫,身倦乏力,胸悶腹?jié)M,月經(jīng)不調(diào),腹部癥塊,帶下量多,苔白膩。舌體胖邊有齒齦,脈濡緩或滑。

  濕熱毒蘊證:身重困倦,腹脹有塊,口干口苦不欲飲,大便干,尿黃灼熱,舌紅,苔厚膩,脈弦滑或濡數(shù)。

  氣血虧虛證:腹痛綿綿,少腹有包塊,面色少華或無華,精神萎靡,心悸氣短,消瘦貧血,納呆,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弱。

  氣陰兩虛證:面色萎黃或晄白,氣短聲微,全身疲乏,精神不振,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口干,或渴不多飲,舌淡,苔少或無苔,脈沉細。

  脾腎陽虛,水濕停聚證:腹大脹滿不舒,入暮尤甚,面色蒼白或蒼黃,脘悶納呆,神疲懶言,肢冷或下肢浮腫,小便短少不利,大便稀溏,舌淡暗,或淡紫胖大,有齒痕,苔白水滑,脈沉細無力。

  5.鑒別診斷:

  5.1.卵巢良性腫瘤:卵巢良性腫瘤也表現(xiàn)為卵巢腫塊,但多發(fā)生在生育期年齡組,多為單側(cè),表面光滑,可推動,有囊性感,生長緩慢,無腹水。超聲檢查多為囊性聲影,血清CA~125檢測為陰性或低水平上升。

  5.2.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內(nèi)異癥形成的粘連性腫塊及子宮直腸凹陷結(jié)節(jié)與卵巢腫瘤很難鑒別。前者多發(fā)于生育年齡婦女,常有進行性痛經(jīng)、月經(jīng)失調(diào)及不孕等,試用孕激素治療有效可輔助診斷,超聲檢查、腹腔鏡檢查是有效的輔助診斷方法.有時需剖腹探查才能確診。

  5.3.盆腔炎性包塊:多有長期盆腔炎反復發(fā)作史,有發(fā)熱,下腹痛,腫塊同定、結(jié)節(jié)感、與周圍組織粘連,有明顯的觸痛感,經(jīng)抗炎治療后癥狀緩解,盆腔腫塊可縮小,超聲檢查有助于診斷。

  5.4.結(jié)核性腹膜炎:也可表現(xiàn)為腹腔或盆腔粘連性包塊。常合并腹水,多發(fā)生于年輕、不孕婦女。多有肺結(jié)核史,全身癥狀有消瘦、乏力、低熱、盜汗、食欲不振、月經(jīng)稀少或閉經(jīng)。婦科檢查腫塊位置較高,形狀不規(guī)則,界限不清,固定不動。腹部檢查有特征性的柔韌感,叩診時鼓音和濁音分界不清。超聲檢查、腹水抗酸桿菌檢查和腹水細胞學檢查有助于診斷。必要時行腹腔鏡檢查或剖腹探查確診。

  5.5.肝硬化腹水:有肝硬化病史,肝功能檢查異常,腹水脫落細胞學檢查陰性,超聲或CT檢查可見到肝臟異常。

  5.6.轉(zhuǎn)移性卵巢癌:最常繼發(fā)于胃腸道、乳腺和生殖道癌的轉(zhuǎn)移,約占卵巢所有惡性腫瘤的10%。發(fā)病年齡比原發(fā)性卵巢癌小10歲左右,有消化道或其他原發(fā)癌的病史。

  卵巢癌的分期必須通過全面的臨床檢查及通過剖腹手術對盆、腹腔全面探查,腹腔液體或沖洗液的細胞學檢查及對盆腔以外可疑部位多處活檢病理檢查后,才能做出全面的分期。

治療

? 一般治療

  卵巢癌的治療概要:

  卵巢癌以手術治療為主,輔助化療具有重要意義,酌情給予放療和其他治療。手術是卵巢癌綜合性治療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全身性化療是一項重要的輔助治療方法。手術后再用放療,多能控制由于卵巢癌較早發(fā)生腹腔轉(zhuǎn)移。隨癥加減用藥。


  卵巢癌的詳細治療:

  1.治療:卵巢癌以手術治療為主,輔助化療具有重要意義,酌情給予放療和其他治療。手術范圍取決于癌的類型與分期。如果癌僅局限于卵巢,可以只切除受累卵巢和同側(cè)輸卵管。當癌已擴散到卵巢以外,必須切除雙側(cè)卵巢、子宮以及可能受累的淋巴結(jié)和癌可能轉(zhuǎn)移的鄰近器官、組織。

  1.1.手術治療:手術是卵巢癌綜合性治療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對分期診斷亦具有決定性意義。

  1.1.1.全面分期手術探查:第一次手術時即應進行全面的探查,精細地確定病灶范圍。開腹后先留取腹水或腹腔沖洗液做細胞學檢查;然后全面探查盆腔及腹腔臟器,包括腸管、腸系膜、網(wǎng)膜、肝、脾、橫膈、腹膜、腹膜后淋巴結(jié),以確定轉(zhuǎn)移及浸潤范圍;除對可疑之處活檢外,尚應對結(jié)腸側(cè)溝、膈面及子宮直腸窩等處腹膜進行活檢或涂片做細胞學檢查,以提高手術分期的準確性。

  1.1.2.早期病例的根治性手術:在全面分期探查的基礎上進行。由于老年患者不存在保留生育功能的問題,一旦手術中確診為卵巢惡性腫瘤,盡管屬于早期,原則上也應行全子宮及雙附件、腹膜后淋巴結(jié)、大網(wǎng)膜及闌尾切除術。

  1.1.3.晚期病例的細胞減滅術:多數(shù)患者在手術時已屬晚期(Ⅲ、Ⅳ期),腹腔內(nèi)已有廣泛轉(zhuǎn)移。手術范圍除包括全子宮及雙附件、大網(wǎng)膜和闌尾外,對盆腹腔的轉(zhuǎn)移癌灶也要做到大部分或基本切除干凈,做稱之腫瘤細胞減滅術或大塊切除術。其目的在于使惡性腫瘤細胞數(shù)量減少到最低限度。滿意的腫瘤細胞減滅術應做到每個殘存瘟灶直徑均<2cm。為此,若腫瘤累及腸管或泌尿道較深,可考慮行部分腸管或泌尿道切除及吻合術。甚至有學者主張將受癌腫侵及的整個盆腔腹膜切除。對晚期病例是否常規(guī)進行腹膜后淋巴清掃術尚有分歧,有學者認為淋巴清掃對改善預后已無意義。

  1.2.化學治療:由于卵巢癌很早擴散,手術時多數(shù)病例已不能清除病灶,而且放療的效果及應用也很有限,因此全身性化療是一項重要的輔助治療方法。一些晚期病人經(jīng)化療后腫塊可以縮小,為再次手術時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對診斷十分明確的分化為I級的I a期和I b期卵巢上皮性癌(透明細胞癌除外),且無盆腔粘連的病例,在規(guī)范的根治性手術后可不做化療,嚴密隨訪。卵巢性索間質(zhì)性腫瘤l a期和l b期術后也不必進行化療。除此之外的病例均應進行有效的化療。

  卵巢惡性腫瘤化療方案首先以順鉑為主的聯(lián)合化療。主要有順鉑加環(huán)磷酰胺(PC方案)和順鉑、環(huán)磷酰胺及多柔比星聯(lián)合(PAC方案)。這兩種方案療效近似,但前者毒副反應較小。也可用順鉑、長春新堿及平陽霉素(PVB方案)。順鉑的給藥途徑可靜脈,也可經(jīng)腹腔腔給藥。由于卵巢癌轉(zhuǎn)移主要表現(xiàn)為腹腔內(nèi)彌漫性種植,腹腔內(nèi)化療效果較好?;熋?~4周重復1個療程,其進行6~8個療程。

  近年來,另有一些新的化療藥物應用于臨床,如米托蒽醌(mitoxantrone)、紫杉醇(taxol)和異環(huán)磷酰胺等。這些化療藥物對卵巢癌均有較好的療效。

  1.3.放射免疫治療:卵巢惡性腫瘤的放射敏感性差別很大,卵巢內(nèi)胚竇瘤、未成熟畸胎瘤、胚胎癌、最不敏感卵巢上皮癌及顆粒細胞癌中度敏感;無性細胞瘤最敏感。手術后再用放療,多能控制由于卵巢癌較早發(fā)生腹腔轉(zhuǎn)移。

  1.4.初次治療:

  早期(Ⅰ期):ⅠA或ⅠB期(G1、G2)可單純手術治療,術后不必化療;ⅠA或ⅠB期(G3)、ⅠC期和透明細胞癌手術后應施行含鉑的聯(lián)合化療。ⅠA期、G1或交界性瘤、年輕渴望生育者,可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否則應施行全面分期手術。

  晚期(Ⅱ~Ⅳ期):應施行最大限度的腫瘤細胞減滅術。理想的腫瘤細胞減滅術(術后每個殘余癌灶最大直徑≤2cm)可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腫瘤細胞減滅術后應該接受聯(lián)合化療。

  一線化療首選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加卡鉑方案,一般進行6~8個周期。

  CAl25水平升高的處理:在腫瘤完全緩解后隨訪中患者出現(xiàn)血CA一125值升高,但無復發(fā)的癥狀和體征、盆腔檢查及胸部/腹部/盆腔CT掃描陰性,如果從未接受過化療者,應按新診斷患者處理。既往接受過化療的患者,什么時間進行再次化療尚未達成共識。曾接受過含DDP方案化療,只有CAl25升高的腫瘤復發(fā)跡象者,可以使用內(nèi)分泌治療,包括他莫昔芬和其他芳香化酶抑制劑(來曲唑、阿那曲唑或依西美坦),也可以觀察直到臨床癥狀出現(xiàn)再進行化療。

  復發(fā)和未控的處理:初次化療期間疾病進展或化療后6個月內(nèi)復發(fā)者預后差。這類患者對所用的初始誘導方案耐藥,不推薦再用鉑類或紫杉醇治療,應給予不含鉑方案或支持對癥治療。初次化療后6個月以后復發(fā)者,這類患者對含鉑方案敏感,可選擇其他二線用藥的單劑或與鉑類、紫杉醇的配伍方案,聯(lián)合化療優(yōu)于單藥化療。

  化療部分緩解的Ⅱ、Ⅲ或Ⅳ期患者(包括二探術陽性、顯微鏡下病灶陽性),二線方案化療包括單藥治療,或選擇密切觀察。有較長的無病間期后(至少6個月)局部復發(fā)或低分級腫瘤可行二次減瘤術或二線化療。對不能耐受化療或不敏感者可行內(nèi)分泌治療,應用他莫昔芬或其他芳香化酶抑制劑。對引起癥狀的特殊部位病灶放療可起到姑息效果。

  復發(fā)性上皮性卵巢癌的手術治療價值尚未得到一致的肯定。

  隨訪及病情監(jiān)測:所有期別的卵巢癌完成初次手術及化療后應定期隨訪,前2年每2~4個月復查1次,隨后3年每6個月復查1次,然后每年復查1次。若有異常癥狀或發(fā)現(xiàn)腫塊及腹水,則應隨時就診。

  復查內(nèi)容包括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包括盆腔檢查)、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生化全項(如有指征),定期胸部X線攝片、胸部/腹部/盆腔CT或PET掃描(如有必要),如果初始CA-125水平升高應在每次隨訪時進行檢測。

  初始6周期化療中無腫瘤進展跡象耆,化療結(jié)束后應進行臨床再評價;對正在化療中疾病進展者應轉(zhuǎn)換到一線治療方案。

  對晚期患者初始化療后臨床完全緩解的進一步治療意見不一,可選擇觀察、追加化療,二次剖腹探查或腹腔鏡檢查加減瘤術。如果實施二次剖腹探查或腹腔鏡檢查,發(fā)現(xiàn)腹腔內(nèi)殘留有病灶,原來對化療反應敏感者仍可原方案繼續(xù)化療,對化療不敏感者應用二線化療。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腫瘤的處理: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腫瘤又稱卵巢低度惡性潛能(LMP)上皮性腫瘤。Ⅰ~Ⅳ期。病人渴望生育,應實施保留生育手術和全面分期手術;舌則應施行標準的全面分期手術和腫瘤細胞減滅術。如無浸潤性種植,可隨訪觀察,如存在浸潤性種植,可隨訪觀察或考慮按上皮性卵巢癌治療,通常給予3~6個周期化療(方案同上皮性卵巢癌),但亦有資料表明,輔助化療不提高生存率。

  無浸潤性種植患者前2年每2~6個月檢查1次,隨后3年每3~6個月1次,然后每年1次。如最初CA一125升高,每次隨訪時需復查。另外,如臨床有指征,需查血常規(guī)和生化全項。對保留生育手術的患者,如有必要,需行超聲檢查。完成生育后的病人,可考慮行剖腹探查和標準的減瘤術。

  如出現(xiàn)臨床復發(fā):可考慮進行手術探查和減瘤術。有浸潤性種植病灶的患者,考慮按上皮性卵巢癌治療;無浸潤性種植病灶的患者隨訪觀察。

  惡性生殖細胞腫瘤的處理:對有生育愿望患者應考慮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否則應行全面分期手術。經(jīng)過全面分期手術的臨床Ⅰ期無性細胞瘤和Ⅰ期(G1)未成熟畸胎瘤患者,術后應隨訪觀察。內(nèi)胚竇瘤、胚胎性癌、Ⅱ~Ⅳ期無性細胞瘤、Ⅰ期(G2、G3)和Ⅱ~Ⅳ期未成熟畸胎瘤患者術后應該接受聯(lián)合化療。推薦的一線化療方案是BEP(博來霉素/依托泊甙/順鉑),通?;?~4個周期。部分ⅠB~Ⅲ期無性細胞瘤患者可應用EP(依托泊甙/順鉑)方案3個周期,可使毒性降至最低。

  化療后完全緩解者,可密切隨訪觀察;原來AFT和β~HCG升高者達到完全緩解后,應每2~4個月檢測檢測1次,持續(xù)2年。影像學檢查有殘存腫塊,AFP和β~HCG水平正常者,可考慮手術切除或密切觀察;如一線化療后AFP和/或β~HCG水平持續(xù)升高,可行二線化療。

  復發(fā)或多周期化療后仍有殘留病灶的不可治愈患者,可考慮二線化療,常用的有VBP(長春堿/博來霉素/順鉑)、VAC(長春新堿/放線菌D/環(huán)磷酰胺)、DC(多西紫杉醇/卡鉑)、TI(紫杉醇/異環(huán)磷酰胺)、TIP(紫杉醇/異環(huán)磷酰胺/順鉑)、TG(紫杉醇/吉西他濱)、多西紫杉醇、紫杉醇,或者接受他莫昔芬、放療或支持治療。

  性索一間質(zhì)腫瘤:ⅠA、ⅠC期、渴望生育患者,應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否則其他所有患者都應進行全面分期手術。Ⅰ期低?;颊邞S訪觀察,Ⅰ期高危(腫瘤破裂、低分化、腫瘤超過10~15cm)可選擇觀察、放療或考慮含順鉑的聯(lián)合化療。Ⅱ~Ⅳ期術后可選擇局部病灶放療或含鉑的聯(lián)合化療,TC(紫杉醇/卡鉑)方案優(yōu)選,DC(多西紫杉醇/卡鉑)方案也可選用(參照上皮性卵巢癌)。臨床復發(fā)時可選擇支持治療、化療或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亮丙瑞林、戈舍瑞林),也可考慮二次減瘤術。

  2.中醫(yī)辯證治療:

  2.1.辯證論治

  手術后恢復期:

  2.1.1.脾氣虧虛證

  治法:益氣健脾,潤腸通便。

  主方:黃芪湯(《金匱翼》)加減。

  常用藥:黃芪30g,陳皮10g,火麻仁12g,白蜜5g,白術30g,當歸20g,肉從蓉20g。

  2.1.2.氣血兩虛證

  治法:補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

  主方:八珍湯(《正體類要》)加減。

  常用藥:生、熟地黃各10g,當歸lOg,白芍15g,白術15g,茯苓15g,川芎10g,生牡蠣30g,炒鱉甲15g,黃芪15g,雞血藤30g。

  2.1.3.化療、放療期:

  氣陰兩虛證

  治法:補脾盞氣.養(yǎng)陰生津。

  主方:生脈散(《醫(yī)學啟源》)加減。

  常用藥:黨參15g,五味子15g,麥冬10g,黃芪30g,丹參15g,阿膠15g。

  脾胃氣虛證

  治法:益氣健脾,和胃降逆。

  主方:香砂六君子湯(《古今名醫(yī)方論》)加減。

  常用藥:黨參15g,焦白術10g,茯苓10g,甘草5g,陳皮10g,法半夏10g,廣木香10g,砂仁10g,竹茹15g。

  膀胱濕熱證

  治法:清熱涼血,利濕解毒。

  主方: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常用藥:木通9g,車前子20g,扁蓄15g,甘草6g,生大黃6g,炒梔子9g,燈心草3g,金銀花20g,蒲公英20g,白茅根30g,大小薊各20g。

  腸道濕熱證

  治法: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主方:白頭翁湯(《傷寒論》)加減。

  常用藥:白頭翁10g,黃柏12g,黃連12g,秦皮12g,馬齒莧30g,苦參10g,炒地榆15g,槐花15g,生薏苡仁30g,廣木香10g。

  痰飲中阻證

  治法:溫化痰飲,和胃降逆。

  主方:小半夏湯和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加減。

  常用藥:法半夏15g,生姜1Og,茯苓15g,桂枝10g,竹茹15g,白術10g,甘草5g。

  2.1.4.預防復發(fā)期:

  心脾兩虛證

  治法: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

  主方:歸脾湯(《濟生方》)加減。

  常用藥:黨參9g,黃芪20g,白術9g,茯苓9g,當歸9g,白芍9g,山藥lOg,枸杞子9g,廣木香5g,制半夏9g,龍膽草9g,鹿角霜9g,陳皮6g。

  脾胃氣虛證

  治法:補中盞氣,健脾和胃。

  主方:補中益氣湯(《脾胃論》)加減。

  常用藥:黃芪20g,炙甘草9g,人參6g,當歸3g,橘皮6g,升麻6g,柴胡6g,白術9g。

  肝郁氣滯證

  治法:疏肝理氣,解郁安神。

  主方: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傷寒論》)加減。

  常用藥:柴胡10g,黃芩9g,生姜9g,人參20g,桂枝9g,茯苓9g,法半夏9g,龍骨20g,牡蠣20g,大棗12枚。

  2.1.5.終末期:

  氣滯血瘀證

  治法:行氣活血,軟堅散結(jié)。

  主方:膈下逐瘀湯(《醫(yī)林改錯》)加減。

  常用藥:當歸15g,桃仁10g,紅花10g,赤芍10g,土茯苓30g,烏藥10g,制香附10g,夏枯草30g,莪術15g,生牡蠣30g,豬苓3g,茯苓30g,黃芪30g。

  寒凝血瘀證

  治法:溫經(jīng)止痛,活血祛瘀。

  主方:少腹逐瘀丸(《醫(yī)林改錯》)加減。

  常用藥:小茴香15g,干姜30g,延胡索15g,沒藥15g,川芎15g,當歸30g,莪術15g,肉桂30g,赤芍15g,蒲黃15g,五靈脂15g。

  痰濕凝聚證

  治法:化痰除濕,行氣散結(jié)。

  主方:二陳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常用藥:陳皮10g,法半夏15g,土茯苓30g,莪術15g,膽南星15g,香附15g,夏枯草15g,青皮10g,山慈姑10g,三棱10g,干蟾皮6g,黃芪15g,女貞子15g。

  2.1.5.4.濕熱毒蘊證

  治法:清熱化濕,解毒散結(jié)。

  主方:四妙丸(《成方便讀》)加減。

  常用藥;生薏苡仁,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白英,車前草,土茯苓,大腹皮,鱉甲(先煎)各30g,莪術15g,黃柏15g,懷生膝1Og。

  氣血虧虛證

  治法:益氣健脾,滋陰補血。

  主方:八珍湯(《正體類要》)加減。

  常用藥:生、熱地黃各10g,當歸10g,白芍15g,白術15g,茯苓15g,川芎10g,生牡蠣30g,土茯苓30g,山甲珠10g,炒鱉甲15g,黃芪20g,雞血藤30g。

  氣陰兩虛證

  治法:益氣健脾,滋補腎陰。

  主方: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加減。

  常用藥:熟地20g,山藥20g,山萸肉15g,茯苓20g,丹皮15g,澤瀉15g,鱉甲30g,巴戟天lOg,補骨脂10g,黨參15g,黃芪30g,女貞子20g,白花蛇舌草20g,雞內(nèi)金15g,三棱10g。

  脾腎陽虛,水濕停聚證

  治法:溫補脾腎。利水滲濕。

  主方:濟生腎氣丸(《濟生方》)加減。

  常用藥:干地黃15g,生杜仲15g,補骨脂15g,桑寄生10g,炒白術15g,生黃芪30g,炮附子10g,豬苓15g,茯苓15g,澤瀉15g,龍葵15g,生薏苡仁15g,白花蛇舌草20g,地龍15g,王不留行15g。若出現(xiàn)濕熱者可加用黃芩、黃連、陳皮、厚樸、枳實等。

  2.2.卵巢癌常用抗癌中草藥:半枝蓮,莪術,浙貝母,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土茯苓,澤漆,苦參,海藻,夏枯草,土鱉蟲,紅花,烏藥,蛇莓,山慈菇,三棱,七葉一枝花。

  2.3.隨癥加減用藥

  夜寐欠佳:可加夜交藤,遠志。

  心煩烘熱:可加麥冬,菊花,黃芩,黃柏。

  頭昏:可加潼蒺藜,白蒺藜,石決明。

  咳嗽有痰:可加桑白皮,炙紫菀,炙款冬。

  胸膜轉(zhuǎn)移有胸水者:可加葶藶子,龍葵,澤瀉,桂枝。

  胃納欠佳:可加炒谷芽,炒麥芽,神曲、雞內(nèi)金,砂仁。

  下腹下墜:可加升麻,柴胡。

  腹脹:可加木香,沉香,枳實,元胡,檳榔。

  腹瀉便溏:可加懷山藥,肉豆蔻,補骨脂,炒扁豆。

  平消膠囊:活血化瘀,止痛散結(jié),清熱解毒,扶正祛邪。1次4~8粒,1日3次,口服。

  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消癥。1次1丸(6g),1日1~2次,口服。用于早期卵巢癌術后輔助治療。

  大黃蜇蟲丸:活血破瘀,通經(jīng)消痞??诜?,水蜜丸1次3g。小蜜丸1次3~6丸,大蜜丸1次1~2丸,1日1~2次。

  欖香烯注射液:破血行氣,消積止痛。400mg/m2,癌性腹水時腹腔注入,每周1次;或0.4~0.6g,稀釋后靜滴,1日1次,2~3周為1療程。

  華蟾素注射液;解毒,消腫,止痛。10~20ml,每日1次.稀釋后靜滴,用藥7天,休息1~2天,四周為1療程。

  康萊特注射液:益氣養(yǎng)陰,消癥散結(jié)。100~200ml,每日1次,靜滴,2l天為1療程,間隔3~5天,可進行下l療程。

  艾迪注射液:清熱解毒,消瘀散結(jié)。50~100ml,每日1次,稀釋后靜滴,10~15天為一周期,間隔3天,2周期為l療程。

  復方苦參注射液: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散結(jié)止痛。12ml,每日1次,稀釋后靜滴,總量200ml為1療程,連用2~3個療程。

  康艾注射液:益氣扶正。40~60ml,每日1—2次,稀釋后靜滴,30天為l療程。

  消癌平注射液:清熱解毒,化痰軟堅。20~lOOml,每日1次,稀釋后靜滴,或2~4ml/次,1日1~2次,肌肉注射。

用藥

化療藥物:常用的有VBP(長春堿/博來霉素/順鉑)、VAC(長春新堿/放線菌D/環(huán)磷酰胺)、DC(多西紫杉醇/卡鉑)、TI(紫杉醇/異環(huán)磷酰胺)、TIP(紫杉醇/異環(huán)磷酰胺/順鉑)、TG(紫杉醇/吉西他濱)、多西紫杉醇、紫杉醇,或者接受他莫昔芬、放療或支持治療。

飲食

? 飲食保健

  1.魚肚豬肉糯米粥:

  [組成]魚肚50 g。豬瘦肉、糯米各100 g,黃芪、黨參各10 g,鹽、冷水各適量。

  [制作]先將魚肚浸泡1天后,洗凈,撈出切成細絲;豬肉洗凈,切成細絲;黃芪與黨參煮成藥液,去渣留汁,把糯米淘凈,放入沙鍋內(nèi),倒入藥液,再放入前兩細絲,加清水適量煮成稀粥,粥熟后,加入食鹽調(diào)味,即可食用。

  [用法]每天早、晚各服1小碗。

  [功效]補中益氣,養(yǎng)血滋陰。

  [適應證]適用于婦女卵巢癌久病體虛、精神倦怠、消瘦,不思飲食等癥。

  [方解]黃芪、黨參性味甘、平、微溫,同入脾、肺經(jīng),主要功效為補中益氣,和脾胃,黃芪還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拔毒排膿的功效;加上魚肚、豬瘦肉、糯米有補脾胃、益氣血等作用,婦女患卵巢癌日久后,會出現(xiàn)體質(zhì)虛弱,氣血虧虛,水腫等癥,所以此膳對癥下藥,對此有很強的針對性,互相促進,增強了抗病能力。

  [使用注意]實證、陽證及陰虛陽盛者忌用。

  2.商陸粥:

  [組成]商陸、大棗各10 g,粳米100 g,清水適量。

  [制作]先將商陸去雜質(zhì),放入沙鍋內(nèi),加入清水適量煎熬成藥液,去渣取汁;再把粳米淘凈,放入藥液中,加入去核紅棗煮成稀粥,即可食用。

  [用法]空腹服食(微利為度,不可過量)。

  [功效]通利二便,利水消腫。

  [適應證]適用于卵巢癌體質(zhì)虛弱、面色白、精神倦怠,排尿困難,有腹水癥狀者。

  [方解]商陸性味苦、寒,有毒,入肺、脾、腎、大腸經(jīng)。商陸苦寒沉降,有通利二便行水之功,適用于水腫脹滿之實證(不能過量使用,否則有中毒之虞,且使小便反而不利),《外臺秘要》配伍糯米煮粥服治水氣腫滿,此膳出于此處;商陸還有消腫毒之功。對喉痹、瘡腫實證,古法均采用。此膳配伍粳米、大棗健脾益胃,能達到預期效果。此法民間藥方流傳甚廣。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者及孕婦忌用。

  3.參芪健脾湯:

  [組成]高麗參、黃芪、薏苡仁各10 g,黨參、山藥各18 g,枸杞子、龍眼肉各15 g,陳皮5 g,豬排骨300 g(或仔雞)1只。

  [制作]將高麗參和黃芪、黨參單獨用碗隔水蒸出液汁備用;再把慧苡仁和陳皮、枸杞子、山藥、龍眼肉用干凈紗布扎好,放入沙鍋內(nèi),加入清水適量,把豬排骨(或雞肉)洗凈,若是雞去毛、內(nèi)臟,焯水后切成小塊,一同放入沙鍋中,煎熬成湯液,排骨爛熟為度,摻入前面高麗參、黨參、黃芪蒸液,撈出布袋。加入鹽,胡椒即可食用。

  [用法]1小碗/次,1次/d,1劑/5 d。

  [功效]健脾益肺,開胃壯神。

  [適應證]適用于各種癌癥久病體虛者,對卵巢癌在放療、化療期間或手術期間尤為適合,有增強體質(zhì),補益氣血的功效。

  [方解]高麗參、黨參性味甘、平,均有補中益氣的作用,但高麗參比黨參強,能大補元氣,生津止渴,寧神益智;黃芪性味甘、微溫,入脾、肺經(jīng),主要功效是補氣升陽,固表止汗,拔毒排膿,利水消腫;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腎經(jīng),在此膳與其他藥物配伍,主要發(fā)揮滋補肝腎、益精補血的功效;山藥性味甘、平,入肺、脾、腎經(jīng),補脾胃,益肺腎,適用于脾胃虛弱、少食體倦者;陳皮理氣止痛。上藥相互配伍,相得益彰,對癌癥久病體虛者有顯著效果,特別可用于卵巢癌病人在放療、化療或手術期的輔助治療用膳。

  [使用注意]實證、陽證及陰虛陽盛者忌用。